[发明专利]一种三重安全机制的量子认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17938.3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5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沫;陈飞良;李倩;张丽君;王丕东;姚尧;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B10/7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蒋斯琪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重 安全 机制 量子 认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重安全机制的量子认证方法,具体是指:量子不可克隆机制、物理不可克隆机制和防窥探保护机制。首先,采用量子光作激励,根据量子态测量塌缩原理,窃听者无法在不改变的情况下得知激励态,遵循“量子不可克隆”机制;其次,采用由数万亿个无序纳米粒子构成的量子钥匙,工艺技术上无法实现克隆,实现“物理不可克隆”;在量子钥匙中加入发光示警或可重构材料,非法复制或篡改会使量子钥匙发光示警或结构重构,使合法使用者知悉,从而及时废弃确保其安保性,形成“防窥探保护”机制。本发明提出的这种三重安全机制的量子认证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安全认证、量子加密、银行和金融等对身份认证要求极高的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认证、量子加密、银行和金融等对身份认证有高要求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三重安全机制的量子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极大发展,黑客入侵破解、身份仿冒等恶意威胁给商业、金融业、通信业、物联网以及其他对身份认证和授权安全性有极高要求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实现绝对安全的身份认证,防止攻击者非法克隆、、冒用等行为是相关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量子认证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安全认证技术,借鉴了指纹、虹膜等认证思路。但指纹或虹膜生物特征识别仍然是一种经典信息识别方式,利用计算机很容易通过生成副本文件进行伪造。量子认证是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function, PUF)并结合量子特性(如量子叠加性、量子纠缠以及未知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实现,其认证安全性由量子物理及微纳光子结构的随机性和无序性理论保证,在使用时不需要产生、发送和存储数学密钥,无需可信第三方中继,无需特殊传输渠道,而且作为认证钥匙的PUF实体具有“独一无二”特性,在可预见的时间和资源范围内无法被复制。例如,公布号为CN105610584A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PUF的量子安全认证系统。
然而,当前提出的这种基于双重安全机制的量子认证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量子钥匙的PUF实体一旦被非法获得并对大量激励-响应特性进行窥探研究,若认证系统的安全阈值设置不高或者探测精度有限,则理论上仍有一定概率可以破解认证数据库,从而进行冒名认证。此外,当前量子钥匙的使用者往往无法得知黑客是否对量子钥匙进行过非法窥探进而收集量子钥匙的内部信息。因此,如何从安全机制上进行设计,从根本避免这些隐患对量子安全认证的威胁对其应用有巨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三重安全机制的量子认证方法,采用多重安全机制,可以实现准确认证。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重安全机制的量子认证方法,包括量子不可克隆机制、物理不可克隆机制和防窥探保护机制三重安全机制,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由量子激励源产生一个不可克隆的量子态的激励光;基于量子不可克隆定理(quantum no-cloning theorem),量子态的激励光无法被克隆,因此可形成量子不可克隆机制,这是第一重安全机制。量子激励源可以是脉冲激光器衰减量子光源或量子点单光子源或自发参量转换纠缠源,并且量子激励源的空间强度、空间相位激励状态可以被调制以产生不同的激励态。
其次,量子态的激励光经过由无序微纳结构组成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实体,即量子钥匙。所述无序微纳结构是由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以微纳米粒子形式混合构成,用于对量子态的激励光产生无序散射,散射路径是随机不可预测的。由于所述PUF实体中,包含数以万亿计的无序结构和信息量,在当前可预见的时间和资源范围内无法被准确复制,因此可形成物理不可克隆机制,这是第二重安全机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7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