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池内堆垛高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18865.X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0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宏敏;戴至前;朱宏兴;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昂丰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昂丰矿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G05B19/0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徐小蓉 |
地址: | 2013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堆垛 高度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池内堆垛高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抓斗定位模组、非接触高度计以及堆垛高度计算模块;所述抓斗定位模组安装在抓斗上,用于检测所述抓斗的位置坐标,所述抓斗运行在垃圾池的上方;所述非接触高度计竖直向下安装在所述抓斗的侧面;所述非接触高度计以及所述抓斗定位模组均连接所述堆垛高度计算模块;所述堆垛高度计算模块内存储有垃圾池内各个区块的堆垛高度,并根据所述非接触高度计以及所述抓斗定位模组的检测结果计算更新位于所述抓斗正下方的区块的堆垛高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非接触高度计以及抓斗定位模组,堆垛高度计算模块可以实时监控垃圾池中堆垛高度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池内堆垛高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型的垃圾焚烧发电站通常设置有垃圾池,以便暂时存储垃圾;垃圾池中的垃圾需要抓斗配合吊车进行抓取搬运;抓斗以及吊车需要人员进行目视操作,然而垃圾池周围空气污浊,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对吊车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引入吊车自动控制系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吊车自动控制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 现有的吊车自动控制系统大多用于装卸集装箱等具有固定形状的货物,而垃圾为散料,没有固定形状,现有的自动控制系统无法准确对其进行定位;2. 对于具有固定形状的货物,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记录堆放位置以及堆叠层数统计货场中各个区域的堆叠高度,以便规划吊车的运行线路;然而垃圾为散料,无法通过堆叠状准确获取垃圾池内各个区域的堆垛高度,这使得自动控制系统无法准确地抓取垃圾池中的垃圾。综上所述,堆垛高度检测技术是垃圾池吊车的自动控制系统的首要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垃圾池内堆垛高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检测装置采用非接触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垃圾池内各个区域的垃圾堆垛高度。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垃圾池内堆垛高度检测装置,所述垃圾池内堆垛高度检测装置包括抓斗定位模组、非接触高度计以及堆垛高度计算模块;所述抓斗定位模组安装在抓斗上,用于检测所述抓斗的位置坐标,所述抓斗运行在垃圾池的上方;所述非接触高度计安装在所述抓斗的侧面;所述非接触高度计以及所述抓斗定位模组均连接所述堆垛高度计算模块;所述堆垛高度计算模块内存储有垃圾池内各个区块的堆垛高度,并根据所述非接触高度计以及所述抓斗定位模组的检测结果计算更新位于所述抓斗正下方的所述区块的堆垛高度。
所述堆垛高度计算模块为工控机、PLC、单片机或通用计算机。
所述非接触高度计包括安全壳体、设置在所述安全壳体内部的激光测高模块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安全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抓斗的侧面,所述安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检测窗体,所述检测窗体中镶嵌有钢化玻璃;所述激光测高模块通过万向节悬吊在所述安全壳体的内部;所述检测窗体的下方设置有可开合的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的一侧连接有挡板驱动机构;所述挡板驱动机构与所述激光测高模块以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当所述激光测高模块检测到的相对高度小于警戒阈值时,所述挡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密封挡板闭合,以便遮挡所述检测窗体;当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持续时间超过第一时限的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所述挡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密封挡板开启。
所述检测窗体的下方设置有高压冲洗喷嘴以及气体烘干喷嘴;所述高压冲洗喷嘴连接高压水源,所述气体烘干喷嘴通过气体加热装置与气瓶连接;当所述密封挡板处于开启状态时,每隔预定时间,所述高压冲洗喷嘴对所述检测窗体进行冲洗,冲洗后所述气体烘干喷嘴对所述检测窗体进行烘干。
所述抓斗通过吊车悬吊在所述垃圾池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昂丰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昂丰矿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昂丰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昂丰矿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88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