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性裂隙带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1068.7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宝;杨忠东;啜晓宇;高会春;赵章;孙新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隙带 探测 工作面回采 回采 煤矿作业 应力集中 突水 压架 安全生产事故 微震监测系统 回采工作面 安全提供 变化趋势 空间位置 微震事件 形态特征 带位置 监测 构建 巷道 分析 预警 发育 预测 研究 | ||
1.一种隐性裂隙带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工作区条件及巷道分布情况,构建井下微震监测系统;
(2)回采期间,对工作面内部及外围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的微震信号进行全空间的实时连续采集;
(3)对采集到的全部微震事件进行空间域、时间域聚类分析,确定微震事件空间密集带位置、形态、形成时间及与工作面采线变化的相关性;
(4)定义隐性裂隙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性裂隙带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震监测系统采用矩形或环形等非线性全包围方式进行构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性裂隙带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震监测系统中的微震检波器埋设深度大于巷道松动圈,相邻微震检波器水平间距为100m-150m,同一巷道上的微震检波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性裂隙带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工作面回采前完成微震监测系统的构建,并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内的微震事件进行实时连续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性裂隙带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震事件密集带位于工作面内部,且该位置有巷道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性裂隙带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微震密集带空间形态呈倾斜或直立板状展布,且在采线接近该位置时发生出水、应力集中、压架现象,采线通过该位置后,微震密集带以及出水、应力集中和压架现象消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106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