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3186.1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凡初;张晶;范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2F1/1343;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2156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柱状透镜阵列 触控面板 第一电极 显示模组 透镜结构 可切换 制备 玻璃基板 层叠设置 第二电极 电光材料 驱动电极 胶粘层 轻薄化 有效地 两层 填充 组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显示模组、第一电极、柱状透镜阵列以及触控面板,第一电极设置于显示模组的一侧,触控面板包括靠近柱状透镜阵列一侧设置的第二电极,且显示装置还包括填充于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之间的电光材料。上述显示装置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可切换透镜结构的驱动电极中所需的玻璃基板,并且还省去了现有技术将可切换透镜结构组装在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所需的两层胶粘层,进而有效地较少了显示装置所需的厚度,易于产品的轻薄化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裸眼3D显示领域高速发展,现有的裸眼3D显示多数仅在2D显示屏上贴一层光栅透镜或者柱状透镜膜,这样虽然解决了需要佩戴眼镜才能观看3D带了的不方便问题,但是一旦贴上了柱镜膜,这样的显示设备便不能作为2D显示设备使用,因为会产生许多重影,这样2D/3D可切换裸眼3D产品就应运而生,如柱透镜式可切换裸眼3D产品,但与此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这样的可切换显示产品涉及到可切换透镜结构(3D cell)与显示模组(2Dcell,或称open cell)以及TP的多次贴合,这样不仅给工艺技术造成困难,重要的是这样结构的产品严重不符合用户的体验要求,与电子产品轻量化、轻薄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从而严重影响了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
采用上述柱透镜可切换3D(即2D/3D切换)制作方案可以完成裸眼3D产品的制作,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可切换透镜结构(3D cell)本身需要驱动电极,上述现有制作工艺中,都是采用ITO与玻璃基板的组合作为驱动电极,而凭借现有的玻璃减薄技术,上述玻璃基板即使减薄之后,其厚度都在0.2mm以上,所以两层加起来,其厚度将接近0.5mm。而对于现有电子终端产品轻薄化的发展趋势而言,这显然是背道而驰的;2、可切换透镜结构(3Dcell)制备完成以后,必须要将它组装到现有的电子显示产品中去,以手机为例,需要将可切换透镜结构组装在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这样无疑要用到两层胶粘层(如OCA),这样也使得电子终端产品增加了一层胶粘层的厚度,这也是与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发展趋势相反的。
并且,在可切换透镜结构(3D cell)的制作过程中,两层驱动电极上都可以制作有配向层,此时需要在高精度对位下完成真空贴合才能保证液晶偏转的均匀性。同理情况下,可切换透镜结构(3D cell)与显示模组(2D cell)的贴合,同样需要高精度的对位,才能确保柱透镜与像素的对应位置关系。如此多次的对位贴合,必然会造成整体贴合精度的下降,势必会影响3D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厚度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显示模组、第一电极、柱状透镜阵列以及触控面板,第一电极设置于显示模组的一侧,触控面板包括靠近柱状透镜阵列一侧设置的第二电极,且显示装置还包括填充于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之间的电光材料。
进一步地,显示装置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缘层和第三电极,绝缘层设置于触控面板的靠近柱状透镜阵列的一侧表面,且第三电极置于绝缘层的靠近柱状透镜阵列的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与显示模组的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的密封框,密封框、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形成密闭空间,电光材料层设置于密闭空间中。
进一步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配向层,设置于第一电极远离显示模组的一侧;第二配向层,设置于柱状透镜阵列远离第二电极的一侧。
进一步地,触控面板还包括沿远离第二电极的方向顺序层叠设置的隔垫层、触控电极和第一基板,优选形成隔垫层的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或透明电阻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3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设备3D成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悬浮式的集成成像增强现实3D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