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屏信息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3346.2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3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屏幕显示 信息交互 移动终端 屏幕 双屏 双屏移动终端 方式显示 分层显示 交互操作 显示内容 半透明 下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屏信息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含:第一屏幕显示第一内容、第二屏幕显示第二内容;接收到分层显示命令,所述第二屏幕上的第二内容以半透明方式显示于第一屏幕上第一内容的下层。本发明使双屏移动终端中对两个屏幕中显示内容的交互操作更简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屏信息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随着网络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带化的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另一方面,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这也给移动终端增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移动终端,具有如下特点。
(1)在硬件体系上,移动终端具备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往往是具备通信功能的微型计算机设备。另外,移动终端可以具有多种输入方式,诸如键盘、鼠标、触摸屏、送话器和摄像头等,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输入。同时,移动终端往往具有多种输出方式,如受话器、显示屏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在软件体系上,移动终端必须具备操作系统,如Windows Mobile、Symbian、Palm、Android、iOS等。同时,这些操作系统越来越开放,基于这些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开发的个性化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如通信簿、日程表、记事本、计算器以及各类游戏等,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个性化用户的需求。
(3)在通信能力上,移动终端具有灵活的接入方式和高带宽通信性能,并且能根据所选择的业务和所处的环境,自动调整所选的通信方式,从而方便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可以支持GSM、WCDMA、CDMA2000、TDSCDMA、Wi-Fi以及WiMAX等,从而适应多种制式网络,不仅支持语音业务,更支持多种无线数据业务。
(4)在功能使用上,移动终端更加注重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功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从“以设备为中心”的模式进入“以人为中心”的模式,集成了嵌入式计算、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生物认证技术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由于软件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设置,更加个性化。同时,移动终端本身集成了众多软件和硬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双屏移动终端是一种基于智能终端新提出的具有两个屏幕的智能移动终端,双屏移动终端具有全新的使用模式:
1、延展模式,两块屏幕拼在一起,提供超大显示屏,在该模式下,两块屏幕的内容连接在一起,更像是一款平板电脑;
2、双屏模式,两块屏幕可以独立运行不同的应用程序,比如一个屏幕聊天,一个屏幕看电影。甚至,它能让两个人,在一款手机上玩多人游戏。
3、镜像模式,两款屏幕显示一样的内容。在该模式下,两个人可以同时分享一个内容。
双屏可以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双屏展开的时候用户的手一般只能在一个屏幕上操作,而另外一个屏幕作为显示查看,如果用户需要操作另外一个屏幕的软件,则需要手在在大范围内移动,而且在双手握持的情况下,两个屏幕间来回操作并不是很方便;因此,可预见的,双屏移动终端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使用体验,将进一步改善在单屏移动终端还存在的诸多使用中的不便,但也存在一定的特有的操作困难。例如在双屏移动终端的两个屏幕之间进行交互操作时,存在移动范围太大、操作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屏信息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双屏移动终端的两个屏幕上的信息交互存在的操作不便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3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