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3543.4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4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艳;周星;周玮;徐华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海艳;周星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3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管 氧气管 氧气接头 吸氧管 保护装置 鼻腔粘膜 意外损伤 鼻腔 鼻粘膜 近端 溃疡 柔软 氧气 | ||
本发明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含保护套、鼻管、氧气管及氧气接头。保护套设在鼻管的前端,氧气接头设在氧气管的近端,鼻管的后端与氧气管连接在一起;进入氧气接头内的氧气流经氧气管、鼻管、保护套后输送至鼻腔内。柔软的保护套能防止鼻管插入鼻腔时鼻管的端部意外损伤鼻腔粘膜。在使用过程中,这种新型吸氧管由于含有保护套能有效防止鼻管的运动时对鼻腔粘膜造成的意外损伤,避免鼻粘膜的出现或溃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氧装置,特别是一种带保护装置的的吸氧管。
背景技术
吸氧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鼻塞吸氧法是吸氧治疗中的最常用手段。鼻塞吸氧法中的基本工具就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吸氧管。一次性使用无菌吸氧管通常由鼻插头和两通长管组成。使用时,将鼻插头插入鼻腔内,将两通长管的接头和制氧机连接,打开制氧机后,氧气流经两通长管后从鼻插头中流出,进入鼻腔,增加鼻腔内的氧浓度,达到缓解缺氧的治疗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鼻插头通常是由两个具有一定长度的小通气管组成。由于通气管是由具有一定强度的塑料材料注塑而成的,因此通常材质比较坚硬,如医用PVC管或PE管或PU管,并且出口处通常比较尖锐。在鼻插头插入鼻腔时,坚硬而尖锐的头部与鼻孔内侧的粘膜容易造成鼻腔粘膜的破损、溃疡。特别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鼻插头随着头部的运动在鼻腔内会来回移动,坚硬的鼻插头也容易造成鼻腔粘膜的破损、出血、导致溃疡。这种破损、出血、溃疡,对于患者,尤其是免疫力差的老年患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潜在的感染风险。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这些缺点,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吸氧管,这种新的吸氧管的鼻插头能有效降低鼻粘膜破损、出血、溃疡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核心目的在于降低吸氧管使用过程中可能对鼻腔粘膜造成意外伤害的风险。本发明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核心在于对吸氧管的鼻插头进行特别设计,含有柔性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不但可以防止鼻插头插入鼻腔时损坏鼻腔粘膜,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这种新的吸氧管的鼻插头在鼻腔内的运动和移位,也不会导致鼻粘膜的损伤。
本发明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含保护套 1、鼻管2、氧气管3及氧气接头4。
所述保护套1设在鼻管2的前端,所述氧气接头4设在氧气管3的近端,所述鼻管2的后端与所述氧气管3连接在一起;进入所述氧气接头4内的氧气流经所述氧气管3、所述鼻管2、保护套1后输送至鼻腔内。
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通过在所述鼻管2的前端设置所述保护套1的方式,柔软的所述保护套1能防止所述鼻管2插入鼻腔时所述鼻管2的端部意外损伤鼻腔粘膜。即使是在使用过程中,头部的运动导致所述鼻管2在鼻腔内移动,由于保护套1的缓冲作用,这种新的吸氧管也可以避免所述鼻管2的对鼻腔粘膜造成意外损伤。
所述保护套1是气囊型保护套1-1。气囊型的设计,气囊有更好的缓冲效果,使得保护套的外壁非常柔软,和鼻腔内壁粘膜接触时非常舒适,不易造成损伤。
所述气囊型保护套1-1是封闭型气囊1-11,所述保护套1内的气体11封闭在所述封闭型气囊1-11的气囊壁12内。所述封闭型气囊1-11制造过程简单方便,使用时,只需将预制好的气囊套在所述鼻管2的头部即可,使用方便。
所述气囊型保护套1-1是开放型气囊1-12,含气囊进气孔13和气囊排气孔14;所述保护套1内的气体11从气囊进气孔13进入气囊,并在所述保护套1的气囊壁12形成的腔体内流动,从所述气囊排气孔14排出。
所述开放型气囊1-12的气囊进气孔13与鼻管2相连通,进入所述鼻管2的氧气从所述气囊进气孔13进入所述开放型气囊1-12,并在所述气囊壁12形成的腔体内流动,从所述气囊排气孔14排出,进入鼻腔。所述开放型气囊1-12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利用氧气的流动形成气囊,不需要对气囊进行预充气,存储、运输过程方便,安全性也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海艳;周星,未经周海艳;周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35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呼吸机的过压保护系统
- 下一篇:人体呼吸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