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早期损伤的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4114.9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戚智锋;刘克建;吉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35 | 分类号: | G01N33/535;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0 | 代理人: | 要然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脑屏障 损伤 全长蛋白 抗体 特异性检测 特异性抗体 特异性识别 疾病检测 检测结果 损伤检测 血清 检测 准确率 降解 可用 应用 蛋白 | ||
本发明涉及疾病检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早期损伤的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所述抗体的特点在于,其仅特异性识别occludin蛋白的降解片段中的DHYETDYTTGGESC,而不识别occludin全长蛋白,因此,可用于特异性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脑屏障早期损伤,并可以排除血清中occludin全长蛋白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显著提高针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早期损伤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检测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早期损伤的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最新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表明,脑卒中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位死亡原因。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危险因素控制欠佳,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迅速攀升;仅北京地区每年卒中病人治疗费用就超过100亿,是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静脉溶栓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静脉溶栓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脑组织,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病人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目前唯一通过FDA批准的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但是,tPA溶栓有非常苛刻的时间窗限制,安全期为脑卒中发生3小时内,3-4.5小时为谨慎期。
由于时间窗苛刻,现阶段符合溶栓治疗适应症的病人比例很低。统计数字表明,发病后能够在时间窗内(3-4.5小时之内)到达医院、并且使用tPA溶栓的病人比例很低:发达国家不到5%,在我国仅有不到1.6%。
延迟溶栓的主要风险是脑出血并发症增加,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而脑血管破坏是出血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早在脑缺血溶栓之前,脑血管就已经出现损伤,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血管损伤加重。溶栓治疗血流再通后,再灌注的血液从受损的血管中漏出,导致出血;加之tPA溶栓过程中血液纤溶系统活性亢进,一旦发生出血很难及时止住,加重出血。
因此,亟需找到一种可以在发病早期评估血管损伤程度的标记物,用来筛选那些在溶栓时间窗外(超过4.5h)但血管条件良好、可以接受溶栓的病人,以及排除在3-4.5h溶栓时间窗内但有高出血转化风险的病人,从而使更多的脑卒中病人可以接受溶栓治疗。
目前,快速、准确地血液标记物检测早期血管损伤的方法,可以帮助评估早期出血转化风险,从而指导临床上脑卒中早期的tPA溶栓。而且,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预测脑组织保护药物的效能,因为绝大部分脑保护药物都不能直接通过血脑屏障。早期的血脑屏障损伤还可以用于评价脑损伤及判断预后,因此血脑屏障损伤的快速血液标记物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价脑创伤的脑损伤程度。
研究发现,occludin降解片段可以作为评价血脑屏障损伤的血液标记物,从而确定血脑屏障损伤程度。但是目前还没有特异性识别occludin降解片段的方法,无法排除血清中occludin全长蛋白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而对血清中occludin全长蛋白的识别,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误判。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可特异性识别occludin降解片段的物质或方法,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特异性识别血清中occludin降解片段的抗体及其应用,利用所述抗体对患者进行检测,可以排除血清中occludin全长蛋白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特异性。通过检测样品中蛋白片段浓度,将可以用于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生,以及发病程度。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以特异性识别血清中occludin降解片段的抗体,所述抗体可用于特异性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脑屏障早期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4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