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遮阳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4266.9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7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甦菁;陈光轩;陈佳伟;刘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47C7/66 | 分类号: | A47C7/66;A47C7/62;A47C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遮阳 座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遮阳座椅,包括遮阳顶篷骨架、第一滚筒、第二滚筒、连杆和控制装置,第一滚筒设置于座椅的靠背位置,第一滚筒中设有驱动电机;第二滚筒与第一滚筒平行设置,遮阳顶篷骨架的一端与第二滚筒固定连接,第二滚筒中设有用于驱动遮阳顶篷骨架同步旋转的驱动电机;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第一滚筒中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连杆同步旋转;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中的驱动电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旋转位置。本发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中的驱动电机运转,实现对遮阳顶篷骨架位置的调节,操作方便,可以根据户外太阳光的照射倾斜程度对遮阳顶篷骨架进行实时调整,适合于各种移动座椅和休闲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遮阳座椅。
背景技术
遮阳座椅主要应用于露天式驾驶的车辆,也可用于户外公共区域的休闲座椅上,其可实现对阳光的遮挡,特别是应用于车辆的遮阳上。
移动式座椅,比如轮椅、三轮车等座椅,为了避免太阳光直射造成人眼睛的不舒适,需要在座椅或座椅支架上固定遮阳篷或遮阳伞,遮阳篷探出到人的头部前方。为了防止车辆在快速运动过程中遮阳篷受风阻作用而发生掀翻,通常将遮阳篷的两侧固定在座椅支架的两侧。同样,对于经常刮风的地区,户外公共区域的休闲座椅同样会存在被风掀翻的情况,因此也会采用拉线或其他方式将遮阳篷固定住,需要收起时,需要将遮阳篷的固定端松开,类似这样的遮阳篷通常不能用于遮阳高度的实时调节,不利于安全出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遮阳座椅,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实时对遮阳篷的遮阳高度进行调节,避免对人们的安全出行造成不利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遮阳座椅,包括遮阳顶篷骨架,所述座椅还包括:
第一滚筒,其设置于所述座椅的靠背位置,所述第一滚筒中设有驱动电机;
第二滚筒,其与所述第一滚筒平行设置,所述遮阳顶篷骨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滚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筒中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遮阳顶篷骨架同步旋转的驱动电机;
连杆,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中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连杆同步旋转;
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中的驱动电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位置。
所述座椅的至少一侧面上还固定有呈间隔设置的上下两组光线检测装置,每组所述光线检测装置中包括紫外线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所述紫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线中的紫外线强度,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线中的光照强度;所述控制装置分别接收所述光线检测装置的光线信号,并自动控制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中驱动电机的旋转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光线判断模块和位置调节模块,所述光线判断模块根据所接收到的光线信号对光照类型进行判断,并通过所述位置调节模块对所述遮阳顶篷骨架的高低位置进行自动调整;
当所述光线判断模块判断所接收到的光线信号为太阳光时,所述位置调节模块通过控制所述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中的驱动电机旋转,使光线照射在上一组所述光线检测装置与下一组所述光线检测装置之间的任意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中还设有光强判断模块,当其接收到的所述光照传感器的光强信号高于所述光强判断模块中所设定的光强阈值时,所述位置调节模块调整所述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中的驱动电机旋转,使光线照射在上一组所述光线检测装置与下一组所述光线检测装置之间的任意位置。
所述座椅的两侧分别设置两组呈上下间隔设置的所述光线检测装置。
位于座椅同一侧的两组所述光线检测装置的上下间距为6-10cm。
所述连杆为可伸缩式连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4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