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中控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4426.X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1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嵩羿;周仲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深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中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温湿度、门禁、窗帘、监控、投影、幕布、电脑、读卡器等设备智能化控制设备,属于电子信息及物联网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中控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室正日益成为现代化高校校园的基础性设施。正因为高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的不断增多,其日常管理和维护也越来越困难。所有的设备均独立存在,传统的中央控制主机,只能对教辅设备进行单一的开关,而环境设备(如:照明、空调、窗帘、门禁等)只能独立运行,使得多媒体教室的设备管理变得繁琐且复杂;管理人员也无法获悉教室内部设备的使用状况,所有的设备必须人工进行干预,在物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显然传统的中央控制已然不能满足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控制、远程判断、远程维护等需求。
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交互,物联网的概念逐渐被提出。物联网技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同传感器组成的网络节点将不同的事物连接起来,使人和物之间随时随地都能够很好的进行信息交互。对于传统的通信网络而言,一般都是在终端设备中嵌入对应的数据收发模块,然后再利用以太网等接入至网络当中,最后再通过PC机或者手机来对其进行访问以获取传输过来的信息。随着物联网规模的不断提升,若要实现多源信息的顺畅交互,传感器网络需由布置多种感知类节点的网络所构成。然而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具有不同的协议,且综合考虑远距离联网能力、功耗要求以及系统成本等因素,多终端设备直接接入网络的话具有一定的实现难度,无法真正的实现物联网体系的互联互通。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机,能够使物联网系统的多种终端设备无缝连接至网络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中控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协议、不同传输距离联网能力等条件下,多种终端设备在难以实现无缝接入物联网体系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中控机,包括数据采集端,设于具有通信网络和/或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节点上;智能中控机,用以管理通信网络和/或传感器网络上的所述数据采集端;管理终端,具有通信网络和/或传感器网络,所述管理终端用以获取和处理从所述智能中控机获取数据采集端采集到的数据;所述智能中控机包括通信单元,用以与所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传输单元,用以与所述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协议转换单元,用以转换和统一接入的所述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管理控制单元,用以控制和管理物联网节点的启动、组网、删除、增加。
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端包括传感器,用以采集数据;微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微控制器。
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包括有线网络模块,具有型号为DM9000AEP的芯片;3G/4G模块。
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CAN模块、RS485模块以及ZigBee模块。
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理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型号为MarvellPXA310;其中,所述CAN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的接口为SPI接口,用以将SPI格式的数据转换为CAN总线数据;所述RS485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的接口为UART接口,用以将UART接口电平转换为RS485总线电平。
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中控机还设置有最小电路单元,该最小电路单元包括电源电路,用以提供电源;时钟电路,用以提供时钟信号;复位电路,用以系统复位;JTAG接口以及存储器。
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中控机还包括软件系统平台层,设有Linux系统内核,文件系统、Uboot模块;协议栈层以及数据处理层,所述数据处理层包括数据解析模块,用以数据的解析;数据管理模块,与所述数据解析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并用以数据的管理;数据收发模块,与所述数据解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进行数据交换,用以收发数据;应用主控模块,与所述数据解析模块进行数据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深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深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44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