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已建水工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钢质浮体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4582.6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2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向征平;刘华;连磊;杨义壮;廖一鸣;霍少君;马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 |
主分类号: | B63B21/20 | 分类号: | B63B21/20;B63B21/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建水 建筑物 整体 稳定性 钢质浮体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道整治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保护已建水工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钢质浮体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单位工程施工计划的安排,由水位、河床地形、单位工程的各分项工程之间逻辑性共同决定。各分项工程在总工期的制约下,有着先后次序。即一部分分项工程先施工,一部分分项工程后施工。对于后面施工的分项工程,要求既具备施工条件,又对已完工的水下建筑物整体稳定性不产生影响和破坏。
例如长江航道界牌河段二期工程过渡段低滩守护工程。此守护工程设计结构为:采用鱼嘴和鱼刺护滩型式对新淤洲前沿过渡段进行守护,包括Y1#、Y2#和Y3#护滩带。水下护滩建筑物采用D型排+抛石压载+透水框架(或防冲石)压边。工期为10月~次年7月。
根据施工期界牌河段的水位与河床地形特点,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先完成固滩部分(Y1#护滩带尾部),时间为10月~次年4月,待水位上涨满足剩余分项工程施工条件时,再进行Y2#和Y3#护滩带水下工程和固滩部分衔接处的施工。
护滩部分尾部施工完成后局部高程提高,已完成的工程对于后续施工的分项工程来说成为水下障碍物,要完成后续工程的施工,既要满足后续施工的施工条件,又要求不影响已完成的水下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不能对已完成的水下建筑物整体稳定性产生破坏或损坏。
传统的施工工艺采用抛锚船水下抛锚,其弊端为:锚缆在水下已建水工建筑物上经过。在定位船施工移动或移位过程中,锚缆在已建水工建筑物上拖过或扫过,当水下建筑物为透水框架、砼块压载护底排、水下抛石等内容时,锚缆就会损坏压载排体、水下抛石的坝体,或者拖动透水框架群;或者锚缆被透水框架等水工建筑物绊住而使定位船无法移动或移位而无法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护已建水工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钢质浮体装置及方法,能够让锚缆浮在水面,穿过已建水下水工建筑物区域,在距离水下已建水工建筑物一定安全范围内抛锚。既能完成后续分项工程的施工,又对已建水下水工建筑物不产生破坏或损伤,保证水下水工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保护已建水工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钢质浮体装置,包括空心箱体,两空心箱体之间通过多个锚缆托架连接固定,所述锚缆托架中心设有凹槽、两侧设有穿孔,绳穿过两侧穿孔并对凹槽内的锚缆进行固定。
所述空心箱体、锚缆托架采用钢材质制造。这里不能不能采用木质。浮力不够;由于锚缆是钢缆,木质耐磨能力不够,易损坏。
所述空心箱体包括外板、艏艉封板、甲板、眼板构成。眼板的作用:1、施工结束后,许多浮体装置通过钢丝绳穿过眼板,组合在一起,拖到浮体保管水域,便于管理;2、当浮体装置损坏后,通钢丝绳通过4个眼板,然后吊到岸上修复。
所述空心箱体上端面上安装有椭圆形孔盖,椭圆形孔盖与空心箱体采用螺栓连接并通过橡皮止水圈进行密封。椭圆形孔盖的作用:1、当浮体装置损坏出现砂眼、焊缝漏水等情况时,通过椭圆形孔盖,将里面的水处理干净;2、人可以通过此孔进去,焊补漏水的地方。
所述空心箱体内设有肘板、加强角钢。
一种保护已建水工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制作两个长方体空心箱体,两个长方体空心箱体之间焊接三个带凹槽的马蹄型锚缆托架。
2)、锚缆用人工搁置在锚缆托架的凹槽中,用钢丝绳穿过锚缆托架上一侧的穿孔,将锚缆活性固定,并利用另一侧的穿孔回绳,从而完成锚缆活性固定在锚缆托架。
3)、利用锚缆将几个该装置串联,利用抛锚船将定位船的锚拖出已建水工建筑物以外一定的安全水域抛锚,完成定位船施工水上抛锚的任务。
本发明一种保护已建水工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钢质浮体装置及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利用两个长方体形空心箱体与三个锚缆托架(马蹄型带凹槽型钢)焊接,仅需要2~3个人就能完成将锚缆活性固定并悬浮于水面上,克服水下抛锚工艺中锚缆在水下河床或者水工建筑物(水下障碍物)穿过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未经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45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