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充快放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涂膏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5711.3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5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石琛;嵇雷;国海鹏;刘双合;杨淑娟;顾志华;韩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04;H01M4/1393;H01M4/36;H01M4/587;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保定市燕赵恒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3121 | 代理人: | 杨玉清 |
地址: | 07105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物质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负极涂膏 导电剂 增稠剂 粘结剂 放电 聚苯乙烯 羧甲基纤维素钠 恒流充电容量 中间相碳微球 丁苯橡胶SBR 丙烯酸酯 传统功率 人造石墨 使用寿命 充放电 高功率 重量比 软碳 硬碳 充电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充快放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涂膏,按重量比计算,包括55‑75的活性物质C、20.5‑36的活性物质D、1‑2的增稠剂、2‑4的导电剂C和1.5‑3的粘结剂B;其中活性物质C为人造石墨或中间相碳微球;活性物质D为软碳或硬碳;导电剂C为Super‑P;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粘结剂B为丁苯橡胶SBR或者聚苯乙烯‑丙烯酸酯。采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可以满足高功率快充快放,使用寿命长;可以满足30C的持续充放电,30C恒流充电容量比例可以达到1C容量的70%以上,30C放电比例可以达到1C容量的90%以上,比传统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充电方面提升20%以上,放电方面提升1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快充快放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涂膏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如今已成为主流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绝大部分移动终端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相较于镍氢镍镉铅酸电池它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近几年,随着电动工具,无人机、航模、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尤其随着锂离子电池在HEV混合动力车、12V/48V车载启停系统的批量应用,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功率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都需要满足30-40C倍率充放电要求,但是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很难满足这种大功率充放电要求。
车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更是需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基本需求:一是长寿命,质保期一般要求为5-8年或者8-10万公里,但是锂离子电池在循环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池极化会不断增加,导致电池寿命达不到使用要求。第二个是高功率,但是锂离子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情况下会导致电池极化增加,电池产热严重,从而造成副反应增加,继而造成电池容量衰减,导致电池的功率不能达到使用要求。第三个是宽温程,需要满足-20℃-60℃工作范围的要求,但是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极化会显著增加,导致析锂和容量的衰减,使其在低温条件下不能使用。所以车载动力锂电池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高倍率和低温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电池的极化。
电池极化从类别来说包含三类,第一类是欧姆极化,第二类是电化学反应极化,第三类是浓差极化。这三类极化中最难平衡解决的是后两者,电化学反应极化主要涉及到材料体系的交换电流密度、电荷转移阻抗、电化学反应面积以及电化学反应活化能。浓差极化主要包括固相浓差极化和液相浓差极化。固相浓差极化主要涉及材料迁移扩散系数和锂离子迁移扩散路径。液相浓差极化主要涉及材料比表面积、材料极片孔隙率、隔膜的孔径大小和孔隙分布、孔隙率和透气度、电解液的电导率、粘度等等。设计一款性能优良的快充快放高功率锂离子电池,需要保证锂离子和电子在整个电化学体系中迁移扩散的速度以及两者之间电荷平衡。传统功率型锂离子电池比较容易满足大倍率持续或者脉冲放电,但是在大倍率持续充电或者脉冲充电,锂离子电池很容易析锂,导致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甚至局部锂枝晶产生内短路并由此导致电池发生热失控问题,这种问题在低温条件下表现的尤为显著。因此,研究开发一款既能满足大倍率持续或者脉冲放电,又很好地完成在大倍率持续充电或者脉冲充电的具备高功率快充快放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快充快放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涂膏,采用该负极涂膏的锂离子电池可以满足高功率快充快放,且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快充快放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涂膏,按重量比计算,包括55-75的活性物质C、20.5-36的活性物质D、1-2的增稠剂、2-4的导电剂C和1.5-3的粘结剂B;其中活性物质C为人造石墨或中间相碳微球;活性物质D为软碳或硬碳;导电剂C为Super-P;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粘结剂B为丁苯橡胶SBR或者聚苯乙烯-丙烯酸酯。
优选地,所述的活性物质C粒度分布D50为4-11μm,比表面积BET为1.1-5m2/g;活性物质D的粒度分布D50为4-15μm,比表面积BET为1.5-8m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风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57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