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水下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7801.6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0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罗江华;胡海涛;李心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67;H04B10/116;H04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5 | 代理人: | 朱庆华 |
地址: | 528226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水下 可见 光通信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通信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包括底座、底板和防水袋,底座上相对固定有卡座,卡座内部设有卡槽,卡槽内部相对设有阶梯槽,阶梯槽底部设有弹簧,底板底部固定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卡块侧面设有与阶梯槽配合的滑块,底板上固定有中控端、可见光信号发射器,底板通过支撑杆与光电信号转化器固定,光电信号转化器的输入输出端通过通信电缆与中控端的数据通信端口相连,可见光信号发射器的输入端通过通信电缆与光电信号转化器的输入输出端相连;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便于在水下进行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架设、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稳定性较差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通信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的可见光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水下通信技术包括声纳技术和传统无线电通信技术。声纳技术是目前最成熟的水下通信技术,但是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低,还不及光速的二十分之一,声波在水中的散射、传输的损耗以及回波的干扰等因素也使得水声设备的研制非常困难。而对于无线电通信而言,由于电磁波在水中衰减较大,使得无线电通信在水下无线通信的应用中难以实现。目前已有的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局限于浅层海域,并且需要庞大的天线系统,此外无线电通信可能会对人体与周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使用可见光的无线通信技术近年来逐渐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随着应用发光二极管为发光元件的照明设备广泛使用,利用半导体LED实现照明的同时,实现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的可行性研究也在许多相关企业中进行,可以确定的是可见光通信技术将是未来可选的短距超宽带通信方式之一。
目前,可将光通信技术应用于水下的研究日渐成熟,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便捷地在水下进行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架设,以及保持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下的可见光通信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便于在水下进行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架设、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稳定性较差等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适用于水下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包括底座、底板和防水袋,所述底座上相对固定有卡座,所述卡座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相对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底板底部固定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块侧面设有与阶梯槽配合的滑块,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中控端、可见光信号发射器,所述底板通过支撑杆与光电信号转化器固定,所述光电信号转化器的输入输出端通过通信电缆与中控端的数据通信端口相连,所述可见光信号发射器的输入端通过通信电缆与光电信号转化器的输入输出端相连,所述可见光信号发射器的光发射端通过第一光导纤维管与位于水下的光信号收发一体装置的光信号接收端相连,所述光电信号转化器的光信号输入端通过第二光导纤维管与位于水下的光信号收发一体装置的光信号发射端相连,所述光信号收发一体装置上设有光导纤维管连接座,所述第一光导纤维管、第二光导纤维管均穿过设于水面上的浮标以及光导纤维管连接座与光信号收发一体装置相连,所述防水袋内部设有可见光信号收发一体装置、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与可见光信号收发一体装置的数据接口通信相连,所述防水袋上设有固定带。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信号收发一体装置用于接收光信号收发一体装置发射的可见光信号,同时逆向向光信号收发一体装置发射可见光信号。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带上设有卡扣。
优选地,所述触摸显示屏采用防水工业屏幕制成。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信号发射器采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优选地,所述卡座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阶梯槽左右对称设置。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未经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7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模块
- 下一篇:偏置点监控及锁定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