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寿命注塑件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9601.4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2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娄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昌玉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00;C08L23/06;C08L33/04;C08L83/04;C08K7/14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崔雅丽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寿命 注塑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寿命注塑件及其加工方法,包括上模、下模设于上、下模之间的型芯及顶针;所述型芯与所述下模之间设有初级脱模部件;所述下模上设有顶针定位部件,该顶针定位部件与所述型芯之间设有二级脱模部件;所述型芯上设有供顶针穿过的注塑腔,所述顶针上设有与工件相配合的卡件;当进行脱模操作时,所述初级脱模部件首先驱动所述卡件与所述工件脱离,之后二级脱模部件驱动工件与所述注塑腔脱离。本发明设置初级和次级脱模部件,从而可对工件实现分步脱模处理,由于工件采用二次脱模操作,每次脱模时,模具与工件之间收到的拉力、作用力等都较小,工件成型完整度高,模具损坏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寿命注塑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时用于对塑料件进行注塑成型的模具,当待注塑的工件上需要成型中空的凸柱时,需要在注塑的时候同时进行成型。传统的注塑方法为在注塑模上设置顶针,顶针上设置凸部,注塑时塑料包覆至凸部外,脱模之后即可形成中空的凸柱。但是,该种结构的模具在脱模时,塑料件上的凸柱或顶针上的凸部很容易出现弯曲或断裂,注塑模的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凸柱或顶针不易断裂,工件合格率高的高寿命注塑件及其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寿命注塑件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塑料件本体和设于该塑料件本体上的多个凸柱,所述凸柱上设有柱形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件本体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PE树脂15-20份,聚乙烯12-16份、玻璃纤维5-7份,聚丙烯酸酯3-5份,消泡剂1-2份,玻璃钢1-2份;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注塑:将塑料熔液通过注塑模上的注塑通道注入至注塑腔内;
(2)一次脱模:待塑料件成型后,注塑模对塑料件进行一次脱模,使得塑料件上成型得到的凸柱与注塑模的顶针相分离,完成一次脱模;
(3)二次脱模:待塑料件的凸柱与注塑模的顶针分离完成后,注塑模对塑料件进行二次脱模,使得塑料件与注塑腔之间相互分离;
出料:待塑料件与注塑腔分离完成后,将塑料件由注塑模上取出
本发明对塑料件进行脱模加工时,采用二次脱模操作,每次脱模时,模具与塑料件之间收到的拉力、作用力等都较小,塑料件成型完整度高,模具损坏率低;相较传统的通过移动塑料件来实现脱模的情况而言,塑料件上的凸柱和模具上的顶针均不宜被损坏,从而该种加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塑料件的脱模合格率,还可以延长脱模模具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塑料件的材料中加入玻璃纤维,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塑料件的强度,从而在脱模过程中,凸柱即使受到一定程度的侧向剪切力,也不易发生断裂的情况,进而在脱模过程中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脱模完整度高,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包括上模、下模设于上、下模之间的型芯及顶针;所述型芯与所述下模之间设有初级脱模部件;所述下模上设有顶针定位部件,该顶针定位部件与所述型芯之间设有二级脱模部件;所述顶针与所述注塑腔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减小两者之间摩擦力的助动结构。本发明设置初级和次级脱模部件,从而可对工件实现分步脱模处理,第一次脱模时,控制卡件与工件先进行脱离,之后再控制工件与注塑腔脱离,卡件与工件脱模时,工件维持不动,而顶针竖直移动,保证卡件竖直由工件上脱离出来;相较传统的移动工件实现脱模的情况而言,卡件不易出现弯曲或折断的情况,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且由于工件采用二次脱模操作,每次脱模时,模具与工件之间收到的拉力、作用力等都较小,工件成型完整度高,模具损坏率低;助动结构的设置,使得顶针与注塑腔之间的摩擦力得到有效减小,从而在顶升工件时,更为顺畅和迅速,脱模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型芯上设有供顶针穿过的注塑腔,所述顶针上设有与工件相配合的卡件;当进行脱模操作时,所述初级脱模部件首先驱动所述卡件与所述工件脱离,之后二级脱模部件驱动工件与所述注塑腔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昌玉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昌玉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96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装饰板支撑件斜面深筋大角度脱模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包胶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