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取代苯并[c;d]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0147.4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8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莲鹏;邱观音生;姚金忠;周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09/90 | 分类号: | C07D209/9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 37238 | 代理人: | 常银焕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吲哚类化合物 取代苯 减压蒸馏 合成 萘胺类 溶剂 炔基 硅胶色谱柱分离 反应选择性 二氯甲烷 反应条件 反应原料 分离纯化 搅拌反应 完全溶解 硅胶粉 硅藻土 摩尔比 普适性 一步法 产率 底物 滤渣 油浴 催化剂 制备 冲洗 生产成本 过滤 冷却 合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取代苯并[c,d]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首先按照1:0.1‑0.5:1‑2的摩尔比取8‑炔基萘胺类化合物、催化剂和碱,将它们置于反应容器中,再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溶剂至8‑炔基萘胺类化合物完全溶解;将反应容器置于0‑100oC油浴下搅拌反应0‑24h,冷却至室温后,经过硅藻土或硅胶粉过滤,滤渣用二氯甲烷冲洗2‑4次,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经硅胶色谱柱分离,减压蒸馏,即得。本发明采用“一锅一步法”合成多取代苯并[c,d]吲哚类化合物,减少了中间体分离纯化的工艺,操作方法简单,而且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选择性好,产率高,底物普适性广泛,反应原料简单易得,生产成本低廉,不仅适用于实验室小规模制备,还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一类新型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多取代苯并[c,d]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苯并[c,d]吲哚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生物医药,农药,荧光材料、染料以及太阳能电池材料等行业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公布了的合成多取代苯并[c,d]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较少,主要是包括以下几种。最常用的方法是以1,8-萘二甲酸酐为原料,首先和盐酸羟胺反应,进而和2,4-二硝基氯苯反应保护羟基,然后在NaOH的作用下得到苯并[c,d]吲哚-2-酮类化合物,最后经过缩合反应得到苯并[c,d]吲哚类衍生物。该类反应经过多步反应才能得到最终产物,该方法的缺陷是反应步骤多,反应条件苛刻,底物普适性窄(J.Med.Chem.1991,34,1925;J.Med.Chem.1992,35,663.)。Jung-NyoungHeo(Adv.Synth.Catal.2015,357,3197.)等人报道了由α,β-不饱和酮的锡试剂和2-吲哚酮类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制备原料,进而在脯氨酸的催化下环化芳构化实现苯并[c,d]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该方法中反应条件苛刻,需要低温至-78℃,高温至150℃。而且锡试剂毒性比较大,具有一定危害性。AiwenLei(Chem.Commun.2016,52,13307.)等人报道了由N,N-二甲基萘胺类化合物出发,使用氯化钯和一水合醋酸铜为催化剂,一氧化碳作为碳源生成苯并[c,d]吲哚-2-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进而可以通过缩合反应转化为其他苯并[c,d]吲哚类衍生物。该方法中底物普适性不是很广泛,产率中等,而且使用毒性的一氧化碳氛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取代苯并[c,d]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取代苯并[c,d]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具体为:按照1:0.1-0.5:1-2的摩尔比取8-炔基萘胺类化合物、催化剂和碱,将它们置于反应容器中,再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溶剂至8-炔基萘胺类化合物完全溶解;将反应容器置于0-100℃油浴下搅拌反应0-24h,冷却至室温后,经过硅藻土或硅胶粉过滤,滤渣用二氯甲烷冲洗2-4次,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经硅胶色谱柱分离,减压蒸馏,即得产物多取代苯并[c,d]吲哚类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8-炔基萘胺类化合物为N-烷基-8-炔基萘胺类化合物、N-磺酰基-8-炔基萘胺类化合物、N-酰基-8-炔基萘胺类化合物;溶剂采用非质子性溶剂。
进一步地,所述非质子性溶剂为乙腈、甲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六甲基磷酰胺或二甲亚砜。
进一步地,所述非质子性溶剂为乙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01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