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刚石复合片脱钴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0388.9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6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喜;任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立林钻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2/04 | 分类号: | E21B12/04;E21B10/4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30035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刚石 复合 片脱钴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刚石复合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刚石复合片脱钴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金刚石复合片钻头简称PDC钻头,与牙轮钻头并称为钻采行业的两大牙齿,PDC复合片最早由美国GE公司合成,将金刚石微粉与硬质合金基托通过高温高压设备复合在一起,随后,基于复合片的发明,各大石油公司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金刚石钻头,特别是1990年后,复合片技术的进步相当迅速,在国内的钻采进尺数已超过牙轮钻头。
复合片脱钴技术,最早由日本住友公司提出,金刚石微粉与钴粉混合后,装入设计好的传压导热腔体,置于六面顶压机,随后将微粉合成复合片,做为催化剂的钴粉存在于微粉颗粒和颗粒之间,此时微粉和微粉间已经形成了金刚石化学键,但是残留的钴元素无法取出。
上世纪80年代,住友公司提出的脱钴技术,使用强酸通过一定条件,酸液渗入金刚石颗粒间,将金属钴分解析出,达到脱钴的目的,在随后测试复合片耐磨性的实验中发现,复合片的耐磨性会急剧提升8-20倍,因为在摩擦实验(大型立车车削花岗岩)在切削岩石时会产生热量,使得复合片整体特别是切削角位置,急剧生热,金刚石颗粒与钴元素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将近14倍,钴急剧膨胀,使得金刚石网开裂,从而加剧了复合片的损坏速度。脱钴后,避免了此问题,因此能够提升耐磨性。
随后业界技术人员开发的脱钴配方多种多样,可以是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等等,可以是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还有一些盐类,如氯化铁,氯化铜等等,有简单的化学反应,也有通过电化学分解钴的实例,尤其进入21世纪后,复合片随着合成压力的提升,本身密度越来越高,脱钴的反应条件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往往加入高温,高压,甚至需要强力搅拌,气体搅拌或者强力超声波辅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面对这种反应环境,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基体的保护,因为强酸或者高温高压会损坏复合片的硬质合金部分,能够轻易的将硬质合金腐蚀,复合片从而报废,因此往往需要一个非常精密的保护装置将硬质合金部分保护起来,需要设计一个密封装置防止酸液渗入,如美国US9227302中的设计方法,通常是用聚四氟乙烯材料,聚偏氟乙烯材料,对位聚苯酚材料等等,还有一些设计如PVD沉积TiN薄膜,使用热熔枪熔化耐腐蚀材料随后涂覆,但是本身的设计相当重要,因为一旦发生泄漏,复合片很容易报废,所以对防护装置的设计,特别是高温高压强酸状态下的保护套设计,其重要程度不低于本身脱钴液化学配方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金刚石复合片脱钴防护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刚石复合片脱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套、压套、橡胶圈以及固定柱,固定套内带有腔体,所述固定套的一侧环周设有卡台,所述压套置于与所述腔体内,并与固定套的内壁配合,所述橡胶圈安装在所述卡台与所述压套之间,压套上带有用于放置复合片的容置槽,所述固定柱的底部顶在所述压套的背侧,固定柱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套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带有盖板,盖板的外径与所述固定套的外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带有外螺纹,与设置在固定套上的内螺纹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此保护套,在特制配方的脱钴液中,脱钴深度超过0.6mm的前提下,保护设计能够完成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图;
图4为本发明的试验安装图;
图5为图4局部放大图;
图6为复合片切开后的扫描电镜图;
图7为复合片切开后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立林钻头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立林钻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03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