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0610.5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金振禹;钱超;王晓维;戴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7/14 | 分类号: | C07D407/14;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电致发光 化合物 器件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结构如下:其中,R1,R4各自独立为氢,重氢,C1~C20的直链或支链型烷基,或是苯基,苯胺基,二苯基胺基,2‑苯基‑3‑氨基吡啶基,3‑氨基二吡啶基,2‑苯基‑1‑萘胺基,2‑胺基二萘基,2‑苯基‑1‑胺基非基,3‑胺基二菲基,2‑苯基‑1‑胺基蒽基,2‑胺基二蒽基,菲啶基,联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或是三嗪基的一种;R2,R3各自独立为氢,重氢,C1~C20的直链或支链型烷基,或是苯基,吡啶基,萘基,菲基,蒽基,菲啶,联苯基,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l,m,n,o各自为0~4的整数。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随着OLED技术在照明和显示两大领域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影响OLED器件性能的高效有机材料的研究更加关注。作为新颖的平面显示技术,自OLED显示作为自发光器件的优异显示性能以来,已经在世界范围对OLED进行积极研究,并且因为其简单的器件机构而易于制造,使得能够制造超薄和超轻的显示器。在最常见的OLED器件结构离,通常包括以下种类的有机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以及各色的发光材料(染料或者掺杂客体材料)和相应的主体材料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基板、阳极、从阳极接收空穴的空穴注入层、用于传输空穴的空穴传输层、阻止电子发光层进入到空穴传输层的电子阻隔层、空穴和电子相结合而发光的发光层、组织空穴从发光层进入到电子传输层的空穴阻隔层、从阴极接收电子的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构成。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原理如下:向上述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时,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就要经由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移动到发光层。同时,电子从阴极经由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在发光层中与载流子再结合而形成激子。激子在此状态下变化为基态,由此,发光层的荧光性分子发光,形成画像。此时,激发态通过单重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出来的光叫做“荧光”;通过三重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出来的光叫做“磷光”。通过单重激发态回到基态的概率为25%,通过三重激发态回到基态的概率为75%,因此,发光效率有限;使用磷光的话,三重态75%和单重激发态25%都可以用来发光,理论上来说,内部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这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大的问题是使用寿命短和发光效率低,随着显示屏的大面积化,使用寿命短和发光效率低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空穴传输材料和发光主体材料多为芳香多胺类化合物或具有咔唑骨架的化合物,主要是三芳胺类衍生物,如NPB、TPD、TCTA、TNATA、铜酞菁(CuPc)。虽然这些材料在发光性质方面具有优势,但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与电流效率成正比,与驱动电压成反比,目前使用现有有机材料的发光器件,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导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低,该发光效率仍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提高器件发光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能够进一步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并实现器件驱动电压的降低。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0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