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回收式快速成井的降水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1406.5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9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尹骥;卫佳琦;李想;魏建华;俞海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31227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井 降水井 外管 可回收式 快速成井 开孔 内管 地层适应性 活动装配 节能环保 节省材料 泥浆护壁 同轴设置 可回收 滑动 重合 套管 管壁 滤料 种管 钻机 填充 预制 转动 灵活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式快速成井的降水井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中管、内管,三种管的管壁均具有开孔;内管与中管之间填充滤料,中管与外管之间活动装配;所述中管与外管滑动或转动时,各自对应的开孔能够重合/分开;所述的降水井装置底部设有井靴,顶部可与钻机连接。本发明采用预制套管的方法,则可以无需采用泥浆护壁成井,可以提高成井的质量,也较大地加快了成井的速度;成井快速,灵活方便;地层适应性良好;可回收利用,节省材料,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水井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可回收式快速成井的降水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降水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因勘察、设计、施工或其他意外等因素,基坑工程在开挖至坑底时,有存在突涌情况可能,基坑的安全性将受到极大的威胁。这时,往往通过进行快速成井降水,以降低坑底的水头,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常规的降水井成井方式为,采用泥浆护壁成井的方式,因钻孔成井加上洗井时间较长,而且泥浆耗材多、泥浆排放污染严重。此外,孔壁不稳定因素易导致钻孔垮塌、掉块、漏失等现象,发生孔内故障和孔内事故,如频繁扫孔、卡钻、埋钻等。因此,在急需降水或抢险等情况下,这样的成井方式效率较低,人力成本相对过高,且容易耽误抢险时机,无法满足工程的需要。
此外,常规降水井中滤料、粘土等往往无法回收利用,产生浪费,环境友好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式快速成井的降水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降水井施工时,采用三层预制套管,快速实现抽水,无需拔管等其他工序,同时装置可以在降水完成后拔除,经过清洗后可以循环利用。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回收式快速成井的降水井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1、中管2、内管3,三种管的管壁均具有开孔;内管3与中管2之间填充滤料4,中管2与外管1之间活动装配;所述中管2与外管1滑动或转动时,各自关闭对应的开孔能够重合/分开;所述的降水井装置底部设有井靴5。
进一步的,所述中管2与外管1贴合在一起形成装配,中管外径略小于外管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3与中管2之间,位于滤料4的上方还填充粘土6;所述外管的外部,还套设有承载板7;所述内管中设有潜水泵8,潜水泵8通过抽水管11与外部连通;所述降水井装置的顶端固定设有井盖12。
进一步的,所述中管2的顶部设有中管旋转臂13,通过转动中管旋转臂13使中管与外管产生相对转动。
一种可回收式快速成井的降水井装置进行施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转动或滑动外、中管,管壁孔位错开,降水井装置关闭;
B)定位后降水井装置直接击入土中至设计标高;
C)在内管内放入抽水泵;
D)转动或滑动外、中管,管壁孔位对齐,抽水泵工作,进行抽水;
E)降水结束后,转动或滑动外、中管,管壁孔位错开,降水井装置关闭;
F)拔出降水井装置,清洗回收,滤料始终保留在中、内管之间;
E)降水井孔回填。
进一步的,降水井装置的外、中管开孔位置一致,为圆孔或格栅,通过上下滑动、转动等使其对齐或错开。
进一步的,降水井装置的内套管为开孔花管,做降水井管使用,外缠滤网、尼龙布。
进一步的,同轴三重套管材料为钢、混凝土、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井靴5与内、外管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14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