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模型几何拟合和分层单应变换的图像对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2105.4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1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敬钰;焦月;李坤;岳焕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3/00 | 分类号: | G06T3/00;G06T7/3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型 几何 拟合 分层 变换 图像 对齐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模型几何拟合和分层单应变换的图像对齐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多模型几何拟合的方法将提取的特征匹配点分类,分类之后,图像就有了基础层和过渡层,在基础层采用动态直接线性变换方法,在过渡层采用分层单应估计来提高单应变换的精确度,其中,
多模型几何拟合步骤如下:
1)针对输入源图像I和目标图像I′,利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方法,获得一系列的特征匹配点—Ω={xi}和Ω′={xi′},xi和xi′分别是I和I′的第i个特征匹配点,将Ω和特征匹配点分类并且每个类的单应变换最小化xi到相应的匹配点xi′的距离,目标函数为:
其中,λ>0是衡量数据项和平滑项的权重系数;
1-1)
数据项的作用是最小化x和它对应的匹配点x′的距离,Hi是3×3的单应变换矩阵,是xi的齐次坐标,φ(·)代表齐次坐标到非齐次坐标的变换,距离优化函数和D(Hi,xi,xi′)衡量的是xi的变换点到它对应的匹配点xi′的距离;
1-2)
平滑项主要约束相邻的像素点,使之有相同的单应矩阵,Ν(xi)是三角网格定义的像素点xi的邻域特征点和邻域关系,如果Hi=Hj,则惩罚项S(Hi,Hj)为1,其他情况为0;
分层单应估计具体步骤如下:
过渡层区域采用离散的单应变换进行处理,首先利用动态直接线性变换的方法获得候选的单应矩阵,将单应矩阵集合表示为Tm是第m个过渡层,通过图像切割达到优化目标函数的目的,
(1)
其中,数据项中的符号含义如下:表示第k个元胞的单应矩阵,D(Hk,xj,xj′)和公式(3)是相同的定义,权重参数是根据匹配点到第k个元胞的距离来调节匹配点的变换的,
pk是第k个元胞的中心点,
(2)平滑项定义为:
Ht是第k个元胞的邻域元胞的单应变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型几何拟合和分层单应变换的图像对齐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是,
1)利用多模型几何拟合的方法将提取的特征匹配点分类
2)利用多模型几何拟合使得源图像的每一个匹配点都被标记了标签,相同的标签作为一类,这样,就将所有的匹配点分类到了几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的边界划分公式如下:
其中,Ωm是第m个区域的匹配点的集合,s(xm,i)是特征点xm,i的尺度分量,W是源图像的宽度,根据公式(5),(6)可知,Bm,l和Bm,r分别表示划分的第m个区域的左边界和右边界,考虑到建筑物图像主要是在前面进行拍摄,所以边界只划分出来了左右边界,只包含一类特征点的区域称之为基础区域,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包含两种特征点的区域称之为过渡区域;
3)对于基础区域采用动态直接线性变换的方法来估计局部的单应变换,源图像的第m个区域的特征点x*通过下面的公式变换到对应的匹配点
其中,是x*的齐次坐标,单应矩阵H*的计算方法如下:
h*是H*的向量化形式,其为9×1的行向量,ai是公式的计算结果:
权重参数wi*的定义如下:
wi*=max(exp(-||x*-xi||2/δ2),γ) (10)
xi是所处理区域的第i个匹配点,x*是所处理区域的网格个中心点坐标,δ是尺度参数,γ是为了防止处理方法失去其灵活性;
4)过渡层区域采用离散的单应变换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21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