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2167.5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0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G06F21/32;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智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5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信息 指纹信息 用户身份识别 方法和设备 输入密码 预设 用户身份识别设备 采集指纹信息 财产损失 接收用户 密码输入 匹配成功 双重验证 用户提供 用户隐私 指纹识别 解锁 匹配 泄露 采集 主观 便利 成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和输入所述密码信息时对应的指纹信息;将所接收的密码信息和指纹信息与预设的密码信息和所述预设的密码信息所对应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所接收的密码信息和指纹信息均匹配成功,则确定本次用户身份识别成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设备,通过指纹信息和输入密码的双重验证,能够将指纹识别与用户的主观能动结合起来,提高解锁和支付安全性,避免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有效保护了用户的利益。并且,密码输入和指纹信息的采集可以同时进行,无需用户分两次分别输入密码和采集指纹信息,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验证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是常用的一种验证技术,其广泛应用于指纹支付、指纹解锁和指纹身份验证等领域中。
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等方式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并利用指模等方式来实现指纹输入和识别,导致用户隐私泄漏或财产损失,影响用户利益。
因此,亟待需要出现一种能够更加准确的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和输入所述密码信息时对应的指纹信息;将所接收的密码信息和指纹信息与预设的密码信息和所述预设的密码信息所对应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所接收的密码信息和指纹信息均匹配成功,则确定本次用户身份识别成功。
可选地,将所接收的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的密码信息所对应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具体包括:将输入的所述密码信息的每个数据对应的指纹信息与预设的密码信息的每个数据对应的指纹信息分别进行匹配。
可选地,预设的密码信息的每个数据对应的指纹信息相同。
可选地,预设的密码信息的每个数据对应的指纹信息至少部分不同。
可选地,还包括:若所接收的密码信息或者指纹信息与预设的密码信息和所述预设的密码信息所对应的指纹信息不匹配,则进行提示操作。
可选地,还包括:若所接收的密码信息或者指纹信息与预设的密码信息和所述预设的密码信息所对应的指纹信息不匹配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则进行报警操作。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设备,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指纹传感器、密码输入装置、控制器,所述密码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下方;所述密码输入装置用于检测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指纹传感器用于采集输入密码信息时对应的指纹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将所接收的密码信息和指纹信息与预设的密码信息和所述预设的密码信息所对应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所接收的密码信息和指纹信息均匹配成功,则确定本次用户身份识别成功。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将输入每个密码时对应的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每个密码所对应的指纹信息分别进行匹配。
可选地,还包括提示装置,用于在所接收的密码信息或者指纹信息与预设的密码信息和所述预设的密码信息所对应的指纹信息不匹配时,进行提示操作。
可选地,还包括报警装置,用于在所接收的密码信息或者指纹信息与预设的密码信息和所述预设的密码信息所对应的指纹信息不匹配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进行报警操作。
可选地,所述信息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将输入每个密码时对应的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每个密码所对应的指纹信息分别进行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2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