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婴幼儿用筷子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2253.6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4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公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可可萌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1/06 | 分类号: | A47G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张强 |
地址: | 31503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节杆 筷子 下节杆 焊接方式 粗端 夹菜端 橡胶套 婴幼儿 顶部设置 橡胶杆 伤害 嘴巴 跌倒 玩耍 皮肤 防御 吃饭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婴幼儿用筷子,包括上节杆部,所述上节杆部的顶部设置有筷子最粗端,且所述筷子最粗端与上节杆部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上节杆部的底部设置有下节杆部,且所述上节杆部与下节杆部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下节杆部的底部设置有夹菜端部,且所述下节杆部与夹菜端部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保护橡胶套的设置可以对筷子最粗端处进行包裹,孩子手持筷子玩耍跑动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跌倒了,保护橡胶套会阻止上节杆部贯穿孩子的某个地方的皮肤,可以使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防御橡胶杆的设置可以防止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吞食上节杆部,进而防止筷子进入孩子的嘴巴而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筷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用筷子。
背景技术
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现有的筷子,因为大人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习惯,所以大人在使用筷子的时候,不会拿着筷子跑着玩耍或者手持筷子的时候出现睡觉的现象,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安全意识较低,有很大的玩耍心,有的时候会觉得筷子好玩,然后吃筷子,将筷子塞到嘴巴里面,造成筷子堵住嗓子从而对食道造成伤害,在吃饭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拿着筷子就会睡着,孩子头一点一点的时候极有可能会碰到手中的筷子,如果点头力度较大,或者眼睛触碰到筷子,就会造成极大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婴幼儿用筷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用筷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筷子,因为大人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习惯,所以大人在使用筷子的时候,不会拿着筷子跑着玩耍或者手持筷子的时候出现睡觉的现象,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安全意识较低,有很大的玩耍心,有的时候会觉得筷子好玩,然后吃筷子,将筷子塞到嘴巴里面,造成筷子堵住嗓子从而对食道造成伤害,在吃饭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拿着筷子就会睡着,孩子头一点一点的时候极有可能会碰到手中的筷子,如果点头力度较大,或者眼睛触碰到筷子,就会造成极大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幼儿用筷子,包括上节杆部,所述上节杆部的顶部设置有筷子最粗端,且所述筷子最粗端与上节杆部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上节杆部的底部设置有下节杆部,且所述上节杆部与下节杆部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下节杆部的底部设置有夹菜端部,且所述下节杆部与夹菜端部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上节杆部的顶端设置有保护橡胶套,且所述上节杆部与保护橡胶套通过胶液粘合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橡胶套的一侧设置有防御橡胶杆,且所述保护橡胶套与防御橡胶杆通过胶液粘合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节杆部的长度为3.5cm。
优选的,所述防御橡胶杆为实心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保护橡胶套为中空圆台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御橡胶杆的长度为4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保护橡胶套的设置可以对筷子最粗端处进行包裹,孩子手持筷子玩耍跑动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跌倒了,保护橡胶套会阻止上节杆部贯穿孩子的某个地方的皮肤,可以使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防御橡胶杆的设置可以防止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吞食上节杆部,进而防止筷子进入孩子的嘴巴而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筷子最粗端、2-上节杆部、3-下节杆部、4-夹菜端部、5-保护橡胶套、6-防御橡胶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可可萌婴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可可萌婴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2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