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保存培养方法及利用该嗜热链球菌制备发酵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4655.X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韩梅;李雨桐;苏米亚;沈玲;刘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4;A23C9/12;C12R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刘瑜冬 |
地址: | 2011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多糖 链球菌 保存 培养 方法 利用 制备 发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其保藏号为CGMCC No.14809;本申请还公开了利用该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的制备发酵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采用M17斜面培养基活化;(2)将步骤(1)活化后的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添加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3)将经过步骤(2)培养的液体种子与待发酵乳品按照体积比5%~10%进行接种后厌氧发酵获得富含胞外多糖的发酵乳。本发明的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减少或者完全替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从而不需要添加稳定剂,同时该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还具有改善产品质构的作用,提高产品的保水性和爽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保存培养方法及利用该嗜热链球菌制备发酵乳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乳酸菌胞外多糖(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类糖类化合物,有的依附于微生物细胞壁形成荚膜,称为荚膜多糖;有的则进入培养基形成粘液,称为粘液多糖,是微生物适应环境的产物。乳酸菌EPS具有显著的生理功能:(1)抗癌、抗肿瘤作用;(2)促进益生菌在肠道粘膜上的吸附。(3)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有促进作用。(4)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另外,乳酸菌EPS能够显著改善乳制品的结构与质地。在酸乳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粘度低、粗糙有凝块和大量乳清析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使用产EPS的乳酸菌解决。利用高产EPS的乳酸菌可以提高酸乳粘度,减少乳清析出和颗粒感,在大规模生产搅拌型酸乳时,有利于保持产品的均匀性。含有EPS的酸乳在经泵抽、搅拌和灌装时,可降低机械破坏程度,对热和物理应激的抵抗能力增强,使酸乳生产不添加或少添加稳定剂,满足消费者对纯天然食品的需求。此外,乳酸菌胞外多糖还可作为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胶凝剂、填充剂和持水剂,广泛用于食品、制药、石油化工以及生化产品等领域。
但是现有的乳酸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含量较少,针对酸奶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稳定剂,例如淀粉,果胶,琼脂等来降低产品货架期内的乳清析出,但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无添加产品更受消费者的青睐,该现状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在酸奶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稳定剂,例如淀粉,果胶,琼脂等来降低产品货架期内的乳清析出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保存培养方法及利用该嗜热链球菌制备发酵乳的方法,实现的目的为该菌种能在牛奶中快速生长并且产生较高产量的胞外多糖,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该嗜热链球菌保藏号为CGMCC No.14809。该菌种已于申请日前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日期是2017年10月16日。该菌的全基因序列在NCBI上的注册号为:Accession number CP025400。
本发明提供的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的培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从酸马奶中分离出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
(2)将步骤(1)得到的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接种于适合嗜热链球菌生长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保存。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适合嗜热链球菌生长的斜面培养基为M17培养基。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斜面培养的PH为6.5-7.5,温度为37-45℃。
本发明还要求保护经过上述培养方法得到的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保藏号是CGMCC No.14810。
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含上述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的发酵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斜面活化培养:将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采用M17斜面培养基活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46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