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铝轮毂熔体复合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4779.8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9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管建国;李萍;李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21/06 | 分类号: | C22B21/06;C22B9/05;C22B9/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33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轮毂 复合 净化 装置 | ||
1.一种汽车铝轮毂熔体复合净化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由中转包预热系统、精炼净化系统、搅拌处理系统组成,其中中转包预热系统由控制柜(3)、导线(4)、天然气导管(5)、驱动马达五(15)、保温盖支架(16)、测温热电偶(17)、燃烧机(18)与保温盖(19)组成;精炼净化系统由氮气储藏瓶(1)、减压阀(2)、控制柜(3)、氮气导气管(6)、精炼剂储存罐(7)、快速接头(20)、导流嘴(21)、中转包保温层(22)、石墨坩埚(23)、陶瓷导气管(24)与陶瓷排气罩(25)组成;搅拌处理系统由控制柜(3)、导线(4)、搅拌转子支架(8)、驱动马达一(9)、驱动马达二(10)、驱动马达三(11)、搅拌转子(12)、系统支撑柱(13)与驱动马达四(14)组成;陶瓷导气管(24)一端通过快速接头(20)与氮气导气管(6)相连接,另一端深入排气罩(25)的底部,排气罩(25)安装在石墨坩埚(23)的底部,其上面布满直径2.5~4.0mm的孔洞,在氮气流的压力下产生细小均匀的气泡;导流嘴(21)的一端安装在中转包的底部,精炼过程可以始终使用保温盖(19)进行保温;驱动马达一(9)安装在搅拌转子支架(8)上,在驱动马达一(9)的驱动下可沿搅拌转子支架(8)左右移动,以调整搅拌转子(12)的位置;驱动马达二(10)一端与驱动马达一(9)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马达三(11)连接,驱动马达二(10)可控制搅拌转子(12)以半径350mm做圆周运动,驱动马达二(10)转速10~20r/min,驱动马达三(11)与搅拌转子(12)相连接,驱动马达三(11)转速在1000~1500r/min;净化时设定中转包预热温度为600~700℃,达到设定温度时后将730~755℃熔体从溶解炉保温室内倒入中转包内,中转包内熔体表面上均匀撒上一层所占铝液0.10~0.15%干燥的覆盖剂,将所占熔体0.15~0.2%干燥的精炼剂加入精炼剂储存罐内,在控制柜上设定气体流量1.0-1.2m2/h,设定精炼净化时间为8-12.0min;当精炼净化结束后熔体表面扒渣测温,当浆料温度在590-605℃区间,将搅拌转子移入熔体内,设定驱动马达二转速10~20r/min,驱动马达三转速1000~1500r/min,搅拌时间在1.0~2.0min,完成搅拌后开始转移铝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铝轮毂熔体复合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天然气导管(5)的一端与控制柜(3)连接,另一端与燃烧机(18)连接,燃烧机(18)安装在保温盖(19)的中间部位,对中转包进行加料前的预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铝轮毂熔体复合净化装置,其特征是:驱动马达五(15)安装在系统支撑柱(13)的下半部,保温盖支架(16)一端与驱动马达五(15)连接,另一端与保温盖(19)相连接,在驱动马达五(15)的作用下调整保温盖(19)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铝轮毂熔体复合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测温热电偶(17)安装在保温盖(19)的底部边缘,可测量中转包预热的温度状况,通过控制柜(3)可控制燃烧机(18)点火加热以及达到设定温度后停止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铝轮毂熔体复合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氮气储藏瓶(1)内的气体通过减压阀(2)经控制柜进入氮气导气管(6),精炼剂储存罐(7)通过导管与氮气导气管(6)并联,氮气导气管(6)的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20)与陶瓷导气管(24)连接,可按照设定的参数智能化控制精炼净化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铝轮毂熔体复合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导线的一端与控制柜(3)链接,另一端与驱动马达四(14)相连接,驱动马达四(14)安装在系统支撑柱(13)的上部,搅拌转子支架(8)与对应的驱动马达相连接,通过驱动马达四(14)可控制搅拌转子支架(8)上下以移动及圆周方向转动,以调整搅拌转子(12)深入中转包内浆料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477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