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曼氏无针乌贼的原位受精卵增殖放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4988.2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7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吕振明;朱科桦;龚理;刘炳舰;刘立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1/17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曼氏无针 乌贼 原位 受精卵 增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曼氏无针乌贼的原位受精卵增殖放流方法,利用人工树脂为材料,以自然海区的柳珊瑚为模型,制作受精卵采卵器;受精卵产卵器用于曼氏无针乌贼的海区网箱。有益效果为:模拟了曼氏无针乌贼自然环境下的产卵,原位增殖,避免了受精卵增殖时从它处运送至增殖放流海域时可能带来缺氧损耗,模拟柳珊瑚制作树脂柳珊瑚模型产卵器,采卵率更高,产卵效果更好。受精卵采卵器还具有降风浪作用,使网箱内部处于较平稳状态,从而大大减少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应激喷墨死亡的情况,提高其存活率。不规则凹孔内表面涂有抗菌涂层,可有效保护受精卵,降低其病变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乌贼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适于曼氏无针乌贼的原位受精卵增殖放流方法。
背景技术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四大海产之一,历史上产量仅浙江省即有6万吨,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资源已经枯竭,修复其自然资源已迫在眉睫,随着近年来曼氏无针乌贼人工繁育的突破,批量受精卵和人工苗种获取成为可能,但由于人工苗种增殖放流运输和苗种投放过程中存在应激喷墨死亡的技术难题,使得幼体增殖困难重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养殖与增殖有机结合,并有效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在采卵器上的附着率,提高受精卵和孵化幼体存活率的适于曼氏无针乌贼的原位受精卵增殖放流方法。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于曼氏无针乌贼的原位受精卵增殖放流方法,利用人工树脂为材料,以自然海区的柳珊瑚为模型,制作受精卵采卵器;受精卵产卵器用于曼氏无针乌贼的海区网箱。将受精卵置于网箱中进行增殖,有效保护了孵化过程中乌贼受精卵免受其它海洋生物的侵袭,自然海区孵化后幼体直接从养殖网箱的网目中逸出,实现了最为自然的生态化增殖。
具有柳珊瑚形状的受精卵采卵器的网箱的结构为:包括桩柱、一端与桩柱连接,另一端镶嵌在海床中的网衣;桩柱上设有套环;网衣上设有浮球;桩柱和网衣通过弹性绳连接,具体是弹性绳一端与连接浮球的钢绳连接,另一端与桩柱上的套环连接;桩柱之间通过牵引绳连接,特别是牵引绳上还设有绠绳,绠绳设有附着绳,附着绳上设有受精卵采卵器。乌贼亲体产完卵,将亲体全部起捕,仅剩附有乌贼受精卵的采卵器于网箱中原位孵化,待乌贼幼体孵出后直接从养殖网箱的网目中逸出。上述增殖放流方法将曼氏无针乌贼的海区网箱养殖模式和增殖有机结合,实现了曼氏无针乌贼增养一体化。原位增殖,避免了受精卵增殖时从它处运送至增殖放流海域时可能带来缺氧损耗,模拟柳珊瑚制作树脂柳珊瑚模型产卵器,采卵率更高,产卵效果更好,受精卵附着状态也接近于自然状态,同时能降低海洋浪潮等对增殖受精卵的冲击。乌贼幼体孵出后,上述具有柳珊瑚形状的受精卵采卵器的网箱能提供其平稳的生活环境,减少其应激喷墨死亡的情况,提高其存活率。在网箱中的附着绳和设置在其上的受精卵采卵器作为障碍物会促使曼氏无针乌贼亲体在游动时的躲避行为,加大其运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曼氏无针乌贼亲体的产卵率。
作为优选,受精卵采卵器具有不规则凹孔;不规则凹孔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呈椭球型,上半部分呈倒圆台形;椭球型纵剖面呈椭圆,短轴长度L3与长轴长度L2比为1:1.0~1.6,倒圆台形下底面直径L1与长轴长度L2比为1:2~4,倒圆台形下底面直径L1与上底面直径比为1:1.3~2.0。曼氏无针乌贼亲体将受精卵产于受精卵采卵器上的不规则凹孔中,因不规则凹孔上半部分呈倒圆台形,成年曼氏无针乌贼无法进入,这对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有保护作用,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通过试验发现,上述受精卵采卵器还具有降风浪作用,当海浪袭来,不规则凹孔上方形成小漩涡,其与柳珊瑚状受精卵采卵器相互协同作用,消减大部分风浪,使网箱内部处于较平稳状态,从而大大减少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应激喷墨死亡的情况,提高其存活率。
套环分为三部分,外层包裹有金属片,内层为金属实心环,两者之间充满泡沫。套环的整体密度低于海水,一直浮于海面上,并可上下滑动,在确保防逃逸的同时还降低了风浪对桩柱和牵引绳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49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蜂蜜加工车间
- 下一篇:一种浮动式池塘养殖施药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