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准确提取近距空间内移动通信终端用户ID的读头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5187.8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7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任伟;黄承;杨坪寰;施渊籍;刘力;焦春;胡明庆;黄锦香;郭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H04W4/7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0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通信终端 感知设备 电磁能量 空间关系 约束装置 输入输出端口 读头 读取 实验效果 特征信息 保密性 侦测 捕捉 探测 筛选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准确提取近距空间内移动通信终端用户ID的读头,其特征是,包括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电磁能量约束装置和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与电磁能量约束装置相连接,用于探测并筛选处于近距空间关系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ID;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位于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上,用于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系统用于侦测移动通信终端信号,识别或判断近距空间关系,实验效果明显,当移动通信终端与电磁能量约束装置处于近距空间关系时,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能够迅速捕捉到移动通信终端信号,实现对移动通信终端特征信息的快速、准确读取,准确地实现用户与移动通信终端的人与物对应,保密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终端信息读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准确提取近距空间的移动通信终端用户ID的读头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在AFC系统中,车票的主要形式是投币式和储值卡。投币式和储值卡均为IC卡,也称为智慧卡,由于其固有的信息安全、便于携带、比较完善的标准化等优点,在AFC系统中获得了更为普遍的应用,使人们的出行方便快捷。一般,IC卡与读写器配套使用,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该电磁波频率与IC卡内部谐振电路的频率一致,使IC卡内部电路谐振,从而实现IC卡与射频读写器的通信。根据它们之间的通信距离,可以将IC卡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和双界面卡。AFC系统中常用的是非接触式IC卡,其核心技术为RFID(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电磁场的近场耦合效应进行信号和数据的传输,从而识别身份,提供计费等服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在RFID和互联互通技术的基础上,NFC近场通信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在单一芯片上结合了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IC卡和点对点功能,实现了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目前NFC的主要工作频率为13.56MHz,与公交卡、地铁卡所用频率相同,能够很好地兼容AFC系统。同时,NFC技术可以集成到移动通信终端中,与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捆绑应用,提供相应的计费、支付等服务。该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移动通信终端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且并不适用于所有型号的移动通信终端,与移动通信终端的兼容性较差,此外,移动通信终端基于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因此当近距空间关系内同时存在不止一个移动通信终端时,现有的设备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只读取或抓取某一个特定移动通信终端的特征信息,必然会误读或误抓,从而影响后台服务系统的准确服务,
与此同时,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物联网。支付系统就是最为突出的物联网应用。日前,在支付系统中,网络支付已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互联网技术外,网络支付主要依靠的是二维码技术。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一般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别和读写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随着二维码的普及应用,它已经成为桥接现实与虚拟、人与物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RFID、NFC、二维码等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均需要与之相配套的阅读器设备协同工作。这些技术面向用户的产品形式是智慧IC卡或移动通信终端的APP应用等。这些技术的普及应用意味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携带的IC卡将会越来越多,移动通信终端中APP应用也会相应的增多。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烦恼,譬如智慧IC卡容易丢失、移动通信终端APP安装过多导致移动通信终端卡顿等问题,同时人们也担忧这些技术的信息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方便快捷的接入并适配现有后台服务系统的读头模块,实现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ID等特征信息的快速、准确读取,准确地实现用户与移动通信终端的人与物对应,且保密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51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方法,电子终端及存储设备
- 下一篇:一种读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