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系统的译码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6529.8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5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刘三亚;吕毅博;洪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3M13/11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迭代 变量节点 边信息 外部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译码优化 信源信道编码 补偿操作 错误传播 迭代结束 迭代停止 译码码字 初始化 判定 返回 | ||
1.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系统的译码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外部迭代初始化,即所有的变量节点的边信息初始值设为0;
步骤2、进行外部迭代,外部迭代停止要求满足的话,则停止迭代,否则,计算所有的变量节点的边信息Lsi,μ(j),μ={1,2},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μ(j)表示经第μ个信道的来自第j个相关信源节点的后验对数似然比,LIn,μ(j)表示经第μ个信道的第j个变量节点vj,μ的初始对数似然比;若vj,μ是校验位的变量节点,则LIn,μ(j)=Lin,μ(j);若vj,μ是信息位的变量节点,则LIn,μ(j)=Lin,μ(j)+Lsi,μ(j);若vj,μ是不传信源节点,则LIn,μ(j)=Lsi,μ(j);由式(1)看出,在给定LLR(p)时,若后验对数似然比Lμ(j)错误,则边信息的计算也是不正确的;
步骤3、为了进一步抑制错误传播,对属于Δ个不可靠变量点范围内的变量节点的边信息进行补偿操作,相应补偿公式如下:
Lsi,μ(j)=Lsi,μ(j)-ΓE/2*sign(Lμ(j))
其中,sign(·)为取“·”符号的函数;
步骤4、对译码码字Cμ^进行判定,等式Cμ^HT=0成立或者已达到最大外部迭代次数,则外部迭代结束,否则,返回步骤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布式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系统的译码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外部迭代初始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内部迭代过程初始化,令所有校验节点的对数似然比、变量节点的不可靠度值全为0,变量节点的对数似然比为信道初始似然信息;
2)按照如下公式(2)对校验点的对数似然比进行更新;
3)按照如下公式(3)对变量点的对数似然比进行更新;
4)按照如下公式(4)对变量点的后验对数似然比进行更新;
对数似然比更新规则即如上公式(2)(3)(4)所示,其中,γμ(i,j)为加权因子,0≤γμ(i,j)≤1,显然,影响γ(i,j)值的因素有两点:
(1)LDPC码的码型结构
已知变量点的度分布为校验点的度分布为式中λi表示所有与度为i的变量节点相连的边的数目占总边数的比例,dv为变量节点度的最大值,则LDPC码节点间平均连接边为:
为了同时考虑到平均连接边及相应方差的影响,在码型结构对加权因子的影响选择其二阶矩均方值,即
其中,0<ΓE≤1;
(2)Lc,μ(i,j)的不可靠度,即Uc,μ(i,j)
由式(2)可见,Lc,μ(i,j)的值是由校验点ci,μ接收到的外部的对数似然比Lv,μ(j’,i)决定的,因此其不可靠度Uc,μ(i,j)将由这些对数似然比决定的,考虑到变量点vj,μ的不可靠度,故设有Uc,μ(i,j)=max(Uv,μ(j’)),其中,vj’,μ∈Nμ(ci,μ)\vj,μ;
综合考虑上述两因素,加权因子γμ(i,j)的计算公式如下:
γμ(i,j)=1-ΓE/2*Uc,μ(i,j)
可见,γμ(i,j)随Uc,μ(i,j)迭代更新而变化,且γμ(i,j)取得最小值为(1-ΓE),此时Lc,μ(i,j)的不可靠度为最不可靠度,即Uc,μ(i,j)=2时;
5)变量节点的不可靠度按照其取值标准进行更新;对变量点可靠度取值的定义如下:
用Lv,μ(j,i)表示第μ个码字中的变量节点vj,μ向校验节点ci,μ传递的对数似然比,Lv,μ(j,i)表示第μ个码字中变量节点vj,μ向校验节点ci,μ传递的对数似然比;表示与vj,μ相连接的邻居校验点集合,表示除去校验点ci,μ的与变量点vj,μ相连接的邻居校验点集合;表示与ci,μ相连接的邻居变量点集合,表示除去变量点vj,μ的与变量点ci,μ相连接的邻居变量点集合;LIn,μ(j)表示与变量节点vj,μ相对应的信道初始状态的对数似然比,Lμ(j)表示变量节点vj,μ的后验对数似然比,对应的Lμl(j)在第l次内部迭代时变量节点vj,μ的后验对数似然比;Uv,μ(j)表示第μ个码字中变量点vj,μ的不可靠度,定义其取值标准如下:
(1)极不可靠节点:当Lμl(j)与Lμl-1(j)异号,且Lμl-1(j)与Lμl-2(j)也是异号时,说明该变量点vj,μ为震荡节点,此时,令Uv,μ(j)=2;
(2)不可靠节点:当标准(1)不成立,同时存在使得Lc,μ(i,j)与LIn,μ(j)异号时,令Uv,μ(j)=1;
(3)可靠节点:前两条标准均不成立,则令Uv,μ(j)=0;
标准(1)中变量节点发生震荡表明有两个或多个环经过该点,同时准确和不准确消息到达该点,因此,定义这些震荡节点为极不可靠节点;标准(2)表明这些变量节点虽然不是震荡的,但是接收到错误的对数似然比,此时,认为也是不可靠的;
6)对译码码字Cμ^进行判定,若校验式Cμ^HT=0不成立且未达到内部迭代最大次数,内部迭代继续,返回步骤2);若检验式Cμ^HT=0不成立且达到内部迭代最大次数,内部迭代继续进行下一步步骤7);若检验式Cμ^HT=0成立,则内部迭代结束,跳至步骤2;
7)判断变量节点是否属于限定数量的Δ个不可靠变量点之内,在范围之内则按照式(2)(3)(4)进行额外的对数似然比更新计算,并同步骤5)一样更新变量点的不可靠度值,内部迭代结束,跳至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65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