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鲍鱼饵料添加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7247.X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5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韩绍校 | 申请(专利权)人: | 营口富里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30;A23K1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5000 辽宁省营口***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鲍鱼饵料 饵料添加剂 中药活性 培养基 微生态 益生菌 肠道 鲍鱼 定植 添加剂 玉米粉 红糖 麦麸 中药 轻质碳酸钙 当归 红参 茯苓 发酵培养 黄芪 山楂 穿心莲 酵母膏 龙胆草 白术 大黄 甘草 黄芩 枸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鲍鱼饵料添加剂,采用含中药活性益生菌培养基对鲍鱼饵料中使用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该含中药活性益生菌培养基的组分包括:麦麸、玉米粉、红糖、中药组分、轻质碳酸钙和酵母膏;该中药组分的成分包括:红参、黄芪、枸杞、白术、茯苓、当归、甘草、山楂、大黄、黄芩、龙胆草和穿心莲。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鲍鱼微生态饵料添加剂中微生物数量较少、活性低以及在肠道中的定植能力弱等问题,从而增加鲍鱼微生态饵料添加剂中的微生物数量,提升微生物的活性以及在肠道中的定植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饵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鲍鱼饵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鲍鱼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鲍鱼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多种病发症,主要原因是放养密度过大、日常管理不科学、池底环境含氮量高、人工复合饵料研究滞后等。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治鲍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很多养殖户都会长期向鲍鱼喂食抗生素,但是,这种抗生素的滥用可能产生新的“超级耐药菌”,严重者可能引发人畜共患病的药源性疾病广泛传播,因而这种喂养方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避免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一些养殖户开始向鲍鱼喂食微生态饵料添加剂,以取代抗生素;但是,现有鲍鱼微生态饵料添加剂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而且微生物的活性较低,在肠道中的定植能力较弱,因此微生态饵料的效力无法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鲍鱼饵料添加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鲍鱼微生态饵料添加剂中微生物数量较少、活性低以及在肠道中的定植能力弱等问题,从而增加鲍鱼微生态饵料添加剂中的微生物数量,提升微生物的活性以及在肠道中的定植能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鲍鱼饵料添加剂,采用含中药活性益生菌培养基对鲍鱼饵料中使用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35亿株/ml,再将发酵培养后的微生物与含中药活性益生菌培养基一同作为鲍鱼饵料添加剂;
该含中药活性益生菌培养基的组分包括:麦麸、玉米粉、红糖、中药组分、轻质碳酸钙和酵母膏;其各组分的重量比为:
麦麸,60~70重量份;
玉米粉,10~15重量份;
红糖,2~3重量份;
中药组分,2~3重量份;
轻质碳酸钙,2~4重量份;
酵母膏,0.5~0.8重量份。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中药组分的成分包括:红参、黄芪、枸杞、白术、茯苓、当归、甘草、山楂、大黄、黄芩、龙胆草和穿心莲;中药组分的各成分的重量比为:
红参,5~8重量份;黄芪,5~8重量份;枸杞,4~6重量份;
白术,4~6重量份;茯苓,4~6重量份;当归,4~6重量份;
甘草,2~4重量份;山楂,4~6重量份;大黄,2~4重量份;
黄芩,2~4重量份;龙胆草,2~4重量份;穿心莲,2~4重量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含中药活性益生菌培养基的鲍鱼饵料添加剂采用了采用十几味中药作为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提高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发挥,又使其所培养出的活性益生菌的活性高于其它培养基培养出的活性益生菌,并增强了有益菌在肠道中的定植能力。由于中药和活性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因此含中药活性益生菌培养基的鲍鱼饵料添加剂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鲍鱼微生态饵料添加剂中微生物数量较少、活性低以及在肠道中的定植能力弱等问题,从而增加鲍鱼微生态饵料添加剂中的微生物数量,提升微生物的活性以及在肠道中的定植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营口富里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营口富里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72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