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9098.0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9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瑞;蔡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成瑞;蔡文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22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备用导管 卡管 混凝土 快速处理 灌注桩 浇筑 混凝土浇筑 浇灌混凝土 潜水排污泵 水下混凝土 成桩检测 施工技术 重新开始 导管法 泥浆 初凝 断续 料斗 埋入 下口 桩基 桩头 上口 成功率 预留 浇灌 下放 拆除 保证 投资 | ||
1.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采用导管法浇筑灌注桩混凝土,期间发生混凝土卡管无法继续浇筑下去时,其特征在于:确定导管外混凝土处于初凝前,流动性基本没损失,具有可续灌性后,将备用导管插入已浇混凝土中1.5m左右深度;将潜水排污泵下放入备用导管内至已浇混凝土顶面上方0.5m左右处,启动排污泵向外抽除泥浆,直至备用导管内泥浆抽到接近排污泵顶面时,再将排污泵逐渐下放,并将泥浆全部抽完,取出排污泵过程中排污泵不关闭电源;将浇筑料斗下口与备用导管上口固定连接好,重新开始浇灌塌落度为18-20cm的水下混凝土,持续浇灌混凝土中,每次拆除一节备用导管后,保证剩余备用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不小于2.0m且不超过4.0m,最终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预留桩头比未发生卡管事故的正常桩头多留出1.0m以上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备用导管重新开始浇灌时,初始灌注采用剪球法灌注,即先将浇筑料斗内注满水下混凝土,然后进行剪球,让水下混凝土集中下放,利用水下混凝土较强的向下冲击力及自身重量,将以前浇筑的混凝土挤到导管外,从而将原混凝土搅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灌注时,先向料斗内添加1.0m3左右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向料斗中投放正常水下混凝土,直至注满料斗中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备用导管重新开始浇灌时,当备用导管外桩孔中有泥浆翻出,且后续混凝土在孔内上升接近1.0m左右时,将备用导管在原位上下活动拔插数次,活动幅度控制在0.5-1.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备用导管在使用前根据需要总长度,将其先整体预拼,进行水密水压试验,水密水压试验的水压不小于导管外桩孔内泥浆最大压力值的1.3倍压力,保压15分钟,检查备用导管接头处无溢水,翻滚备用导管180°再次加压,保压15分钟,检查备用导管接头处无溢水,无溢水为合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卡导管在备用导管安装前拔出,或者被卡导管暂留在桩孔中,先拆离浇筑料斗,并充分固定保护好被卡导管防止掉落桩孔中,待后序拆除备用导管时一并拆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污泵用绳索扣系慢慢放入备用导管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污泵从备用导管中完全取出后及时关闭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浇筑料斗与备用导管安装连接好后,将浇筑料斗与混凝土浇筑平台固定好,不得将浇筑料斗固定在桩孔上口的护筒上,以免塌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成瑞;蔡文,未经张成瑞;蔡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90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