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促进除草剂苯磺隆渗透吸收的农药助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9313.7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史团省;于倩倩;吴超;张尧尧;刘乐;鲁婉秋;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25/30 | 分类号: | A01N25/30;A01N47/36;A01P1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促进 除草剂 苯磺隆 渗透 吸收 农药 助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助剂,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促进除草剂苯磺隆渗透吸收的农药助剂。
背景技术
农药助剂(pesticide adjuvants)是农药加工中常用的一种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在农业生产中,农药中加入助剂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对农药的渗透吸收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还可减轻农药污染。
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是一种内吸传导选择性麦类作物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通过植株的根、茎、叶吸收后,迅速传导,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阻碍缬氨酸与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造成植株生长受抑制,植株会在1~3周内死亡。在正常情况下,施药后经60天即可以安全种植各种作物。苯磺隆主要用于防除各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如播娘蒿、荠菜、碎米荠菜、麦家公、藜、反枝苋等的效果较好。施药时,农药通过植物叶片表面进行渗透吸收。
角质膜是指植物体的外切向壁表面由脂肪性物质(角质)组成的覆盖膜层,对植物水分蒸腾、外源物质的吸收和渗入均有重要作用。其最外层的蜡质层对植物叶面肥、保护剂及生长调节剂等吸收利用有一定限制作用,主要原因是蜡质层形成了疏水低能的表面,不利于液体对植物表面的润湿和渗透,从而影响植物叶面肥、保护剂和生长调节剂的渗透吸收利用。在充分认识角质膜渗透吸收机理的基础上,寻找有效方法和途径,改善或提高植物角质膜对不同叶面肥、保护剂及生长调节剂的吸收,可有效降低药剂的施用浓度,减少因过量使用农药而造成的食品和环境污染,对生态保护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除草剂苯磺隆来说,寻找能高效的促进其渗透吸收的农药助剂,即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苯磺隆施用的剂量,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也对合理施用农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效促进除草剂苯磺隆渗透吸收的农药助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高效促进除草剂苯磺隆渗透吸收的农药助剂,是由磷酸三丁酯(Tributylphosphat,简写为TBP)或辛二酸二乙酯(Diethylsebacat,简写为DES)或辛二酸二丁酯(Dibutylsebacat,简写为DBS)组成的单一剂型,或者是由上述三种原料按TBP 300μg/ml+DES 50μg/ml+DBS 20μg/ml或TBP 150μg/ml+DES 25μg/ml+DBS 10μg/ml之比例组成的复合剂型。
所述助剂磷酸三丁酯的浓度为150μg/ml,所述助剂辛二酸二乙酯的浓度为120μg/ml,所述助剂辛二酸二丁酯的浓度为120μg/ml。
本发明的高效促进除草剂苯磺隆渗透吸收的农药助剂的应用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60%。
磷酸三丁酯(TBP)、辛二酸二乙酯(DES)和辛二酸二丁酯(DBS)目前主要作为一类增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但将这几种表面活性剂作为农药助剂特别是作为除草剂的助剂使用则尚未见报道。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剂型简单,配制便捷,三种原料无论单独使用或者按一定比例复配后使用,对除草剂苯磺隆通过作物表面的渗透吸收均有一定的提高,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对除草剂苯磺隆的增效起到显著的作用,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和生产成本,有望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苯磺隆测定的标准曲线图。
图2、图3是本发明助剂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对苯磺隆渗透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来进一步研究本发明的五种助剂对苯磺隆渗透量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试验材料: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Red Fuji)。富士苹果是目前广泛推广栽培的优良苹果品种,深受人们的喜爱。富士苹果果实的角质膜具有易脱落和渗透性能稳定等优点,可作为研究植物保护剂和叶面肥等渗透吸收作用的一种理想模式植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93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