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丽轮枝菌糖基磷脂酰肌醇基因VdGAP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9779.7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0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昕;林玲;邓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31 | 分类号: | C12N15/31;C12N15/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色荧光标记 基因 大丽轮枝菌 微菌核 构建 克隆 糖基磷脂酰肌醇 细胞质 病害流行规律 细胞核 农杆菌介导 突变体表型 亚细胞定位 植物病理学 菌丝 工作基础 基因表达 全长序列 重要意义 重组载体 孢子时期 突变体 菌株 蛋白 发育 防治 观察 转化 应用 分析 发现 制定 研究 | ||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理学领域,根据前期从大丽轮枝菌V08DF1菌株中克隆的VdGAP基因的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到1300‑ble‑GFP载体,构建了针对该基因的绿色荧光标记重组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了该基因的绿色荧光标记突变体。通过对的绿色荧光标记突变体表型观察和分析,发现VdGAP基因表达的蛋白在孢子时期定位在细胞核,在菌丝和微菌核时期定位在细胞质。本发明在前面工作基础上,利用GFP标记该基因,对明确微菌核形成和发育的机制以及深入研究该病害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糖基磷脂酰肌醇基因VdGAP的亚细胞定位,属于植物病理学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引起植物黄萎病的重要土传病原真菌,寄主广泛,可危害多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传统的防治技术,如轮作、抗性品种选育、化学药剂等对黄萎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大丽轮枝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致病力易发生分化,且主要以抗逆性强的微菌核结构在土壤中存活,因而在世界范围内黄萎病的危害依然严重。
黄萎病是系统性侵染的单循环病害,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在土壤中的主要休眠结构,能够在无寄主植物的土壤中长期存活达14年之久,成为植物黄萎病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在病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其形成的数量及存活情况直接影响着黄萎病的发生危害程度。对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研究过去集中于微菌核的形态、大小、分布,微菌核的分离培养技术以及影响微菌核存活的土壤环境因素等。对于其发育的过程在形态学层次也已清晰,最初阶段是由单根或数根菌丝膨大,并产生大量的隔膜,隔膜的细胞继续增大,成为球状并产生侧芽,最终在细胞壁内和细胞间沉积黑色素颗粒,黑色素对于形成完整的休眠结构是必须的。但对于微菌核形成和发育的分子机制并不明确。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对大丽轮枝菌糖基磷脂酰肌醇基因VdGAP敲除与回补,证明该基因参与大丽轮枝菌黑色素的形成。本发明在前面工作基础上,利用GFP标记该基因,对明确微菌核形成和发育的机制以及深入研究该病害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膜蛋白分离的难易程度及与其脂分子的结合方式,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或称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protein)、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或称整合膜蛋白(integralmembrane protein)和脂锚定膜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脂锚定膜蛋白是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脂肪酸或糖脂)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其水溶性的蛋白质部分位于脂双层外。脂锚定膜蛋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脂肪酸结合到膜蛋白N端的甘氨酸残基上,如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突变体v-Src;(2)由15或20个碳链长的烃链结合到膜蛋白C端的半胱氨酸残基上,有时还有另一条烃链或脂肪酸链结合到近C端的其他半胱氨酸残基上;(3)通过糖脂锚定在细胞质膜上,如磷脂酶C和大分子的蛋白聚糖,在不同细胞中,这类糖脂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但都还有磷脂酰肌醇(PI)基团,因此称为磷脂酰肌醇糖脂(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方式,简称GPI锚定方式。同磷脂分子类似,同磷脂酰肌醇结合的2个脂肪酸链插入脂膜中。肌醇同时与长度不等的寡糖链相结合,最后寡糖末端的磷酸己醇胺与蛋白质共价相连,从而有效地将蛋白质结合到质膜上,GPI脂锚定膜蛋白均分布在质膜外侧。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在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中都广泛存在,在不同物种和进化中高度保守,在物种体内可作为酶、细胞表面抗原、信号受体蛋白、细胞粘合和迁移分子,并且在多种生理活动,例如发育、免疫、神经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有一个特征,转酰胺基酶将预成型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整体连接到内质网新生蛋白的C末端。有趣的是,糖基磷脂酰肌醇部分已被证明在蛋白的亚细胞和膜划分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它们的转运和特殊功能。糖基磷脂酰肌醇蛋白几乎特异性定位在细胞表面,在脂质双分子层的外叶,因此脂类和蛋白代谢通路可能影响它们的胞内运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97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