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氯胺磷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1422.2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4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葛家成;李建国;王旭;刘金凤;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7/28 | 分类号: | A01N57/28;A01N41/10;A01P7/04;A01P7/02;A01P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虫双酰胺 氯胺磷 杀虫组合物 农药剂型 重量份 制备 可溶性液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重量份数比 有效活性 增效作用 抗药性 持效期 农药量 杀虫谱 水乳剂 悬浮剂 防效 害虫 延缓 残留 环境保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氯胺磷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其特点在于该杀虫组合物中活性组分为氯胺磷与氟虫双酰胺,其余为制备农药剂型的辅助成分,其中活性组分氯胺磷与氟虫双酰胺的重量份数比为1~30∶1~35,杀虫组合物可以制备成的农药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溶性液剂、水乳剂和水分散粒剂,农药剂型中活性组分氯胺磷与氟虫双酰胺总重量份占剂型总重量份的5%~40%。该组合物中氯胺磷和氟虫双酰胺两种有效活性组分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虫谱,减少了农药量,提高了防效,残留少,持效期长,有利于延缓害虫的抗药性产生和环境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氯胺磷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氯胺磷乳油,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杀虫剂品种,能高效的防治以稻纵卷叶螟幼虫为主的多种害虫。如二化螟、稻飞虱、叶蝉、棉铃虫、菜青虫、甜菜夜蛾等,低、高龄幼虫的防治显著。该药对人、兽、禽的毒性低,对环境安全,适宜水稻的无公害生产,是替代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的理想产品。在植株上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能有效杀灭钻蛀性害虫和吸取汁液的害虫。胃毒作用较强,并兼有触杀熏蒸作用,对蚜虫、螟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叶蝉、棉铃虫、甜菜夜蛾、菜青虫、柑橘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特效期长,一次施药药效长达10-15天。
氟虫双酰胺属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有光谱防效,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产生,非常适宜于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的防治。对幼虫有非常突出的防效,对成虫防效有限,渗透植株体内后通过木质部略有传导。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对水稻二化螟和卷叶螟效果绝对是一流的。耐雨水冲刷。
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虫剂,害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使农药用量增加,导致高毒、用量大、残留多、药效差等不良后果,且作用领域比较单一。而研发显得农药化合物,则研发周期长,筛选化合物结构工作非常繁杂,非一般研发机构能够承担。然而不同作用机理的且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按一定比例合理混配,可提高作物防病效果,减少用药量,残留少,减少环境污染,有效降低作物的抗药性,是目前中小研发机构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有氯胺磷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氯胺磷和氟虫双酰胺两种有效活性组分,并可制备成适用农业应用的制剂,该杀虫组合物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虫谱,减少了农药量,提高了防效,残留少,持效期长,有利于延缓害虫的抗药性产生和环境保护。
本申请为一种含有氯胺磷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其特点在于该杀虫组合物中活性组分为氯胺磷与氟虫双酰胺,其余为制备农药剂型的辅助成分,其中活性组分氯胺磷与氟虫双酰胺的重量份数比为1~30∶1~35。
以上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活性组分氯胺磷与氟虫双酰胺的重量份数比为3~20∶5~20。
以上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以制备成的农药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溶性液剂、水乳剂和水分散粒剂。
以上农药剂型中活性组分氯胺磷与氟虫双酰胺总重量份占剂型总重量份的5%~40%。
以上农药剂型中活性组分氯胺磷与氟虫双酰胺总重量份占剂型总重量份的8%~25%。
本申请该杀虫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棉花、小麦、果树、蔬菜上的夜蛾科、螟蛾科、蛀果蛾科、卷叶蛾科、粉蛾科、菜蛾科、细蛾科、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飞虱科、象甲科、叶甲科、潜蝇科、烟粉虱害虫以及线虫、螨虫,均具有较高防效。
当本申请杀虫组合物制备为可湿性粉剂时,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1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