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化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2508.7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王允辉 |
地址: | 52402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灌溉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灌溉系统,包括水塔、抽水泵、管路、水池和滴水带,还包括浮球式开关、水池注水阀、压力控制开关和虹吸管路,抽水泵通过管路将水塔中的水送入水池,当水池的水位达到上限时,浮球式开关上浮将水池注水阀关闭,管路中的水压增大到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开关将抽水泵关闭,水池通过虹吸管路给滴水带供水,当水池中的水位下降到水位下限时,浮球式开关将水池注水阀打开,管路中的水压减小到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开关启动抽水泵。由于采用智能化的结构形式,可以省去3个值守人员,大大减少了人力,降低了作业成本;由于采用虹吸管路给多条滴水带供水,省掉了水泵,大大减少了能耗,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田及林业灌溉系统,尤其是用于林业林下经济作物栽培的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林下栽培一些周期短,见效快的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为了实现集约经营、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目的,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滴灌浇水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规模化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为了各期苗木安全,必须要蓄水,如何解决取水,供水,蓄水循环问题。旧的灌溉系统为一塔一池二配电室二套电动加压泵,操作流程是:工作人员为了管道安全,必须依次先开滴水带开关——然后开水池开关——再开水塔电力抽水开关,并要求有人员值守。不用水时反向执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5个值守人员,故现有的农田灌溉系统具有智能化程度低、用人较多、作业成本大的缺陷。
另外,现有的农田灌溉系统中,水池是通过水泵给滴水带供水的,能耗比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了人力,从而降低作业成本的智能化灌溉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智能化灌溉系统,包括水塔、抽水泵、管路、水池和滴水带,还包括浮球式开关、水池注水阀、压力控制开关和虹吸管路,浮球式开关设在水池内,所述压力控制开关设在所述的管路上,水池注水阀设在管路的出水端,抽水泵通过所述的管路将水塔中的水送入水池,当水池的水位达到上限时,浮球式开关上浮将水池注水阀关闭,管路中的水压增大到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开关将抽水泵关闭,水池通过虹吸管路给滴水带供水,当水池中的水位下降到水位下限时,浮球式开关将水池注水阀打开,管路中的水压减小到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开关启动抽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下限为水深50cm。
进一步地,所述滴水带设有多条,虹吸管路的一端伸入到水池内,另一端与总管连接,总管与多条滴水带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滴水带的入水端设有水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智能化的结构形式,可以省去3个值守人员,大大减少了人力,降低了作业成本;由于采用虹吸管路给多条滴水带供水,省掉了水泵,大大减少了能耗,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塔;2、抽水泵;3、管路;4、水池;5、滴水带;6、浮球式开关;7、水池注水阀;8、压力控制开关;9、虹吸管路;10、总管;11、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25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