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4772.4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张吉明;陈永泰;谢明;王塞北;李爱坤;胡洁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1/02;C22C5/06;C22C32/00;H01H1/0237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基电接触材料 氧化物增强 多组元 制备 合金锭坯 棒坯 放入 真空感应熔炼 氧化锆坩埚 测试条件 车削加工 成分配比 工艺步骤 拉拔加工 内氧化炉 质量分数 内氧化 热挤压 称取 浇注 丝材 下电 加压 金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下同)为6~10Sn,2~6In,0~5La,0~5Bi,0~3Zn,0~3Sm,0~3Hf,余量为Ag。本发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按比例称取上述成分配比的金属放入氧化锆坩埚中真空感应熔炼并浇注得到合金锭坯,合金锭坯车削加工成棒坯,棒坯放入专用内氧化炉中进行加压内氧化得到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经热挤压、室温拉拔加工成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丝材。使用该方法制备的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其抗拉强度达到280~340MPa,AC/220V/15A测试条件下电寿命达到15万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基电接触材料,特别是涉及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加压内氧化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是第二相氧化物颗粒弥散分布于银基体中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低压电器用电接触材料。国内外常用的单一或两种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如AgSnO2、AgCuO、AgSnO2In2O3、AgSnO2La2O3等)因其银基体中氧化物种类少,协同强化作用差,导致材料的强度不高、耐电弧侵蚀能力弱和电寿命短,限制了银基电接触材料多领域、苛刻使役条件下的推广应用。在银基体中引入多组元氧化物增强相,利用多组元氧化物之间的协同强化作用,充分发挥各氧化物的特性,可以有效提高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接触性能。
加压内氧化工艺是将银合金置于专用内氧化炉中,在氧分压大于5MPa的压力下对银基合金进行内氧化,使合金元素发生择优氧化形成氧化物并弥散分布于银基体内,材料中心区域无氧化物贫乏层。与常规内氧化工艺(氧分压为0.3~3MPa)和粉末冶金工艺相比,加压内氧化工艺的显著优点在于制备流程短、工艺易控制、绿色环保、适合大批量生产氧化物增强银基复合材料,且制得的材料具有组织均匀、氧化物颗粒细小、强度高、耐电弧侵蚀能力强、电寿命长等优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化学成分为:6~10Sn,2~6In,0~5La,0~5Bi,0~3Zn,0~3Sm,0~3Hf,余量为Ag。所述的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包含La、Bi、Zn、Sm、Hf中至少3种。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称取上述成分配比的金属原料放入氧化锆坩埚中真空感应熔炼并浇注得到合金锭坯,感应熔炼前将熔炼腔体抽真空至真空度大于10-2Pa;
(2)合金锭坯车削加工成直径10~150mm的棒坯;
(3)棒坯放入专用内氧化炉中进行加压内氧化得到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加压内氧化的氧化温度为750~900℃,氧化时间为24~32h,氧分压为5~25MPa;
(4)经热挤压、室温拉拔加工成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丝材,热挤压温度为750~850℃,挤压比100~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基体中氧化物颗粒更细小、分布更弥散(见图1),且存在多组元氧化物特性互补和协同强化作用,具有较高的强度、更好的耐电弧侵蚀能力和更长的电寿命,其抗拉强度达到280~340MPa,AC/220V/15A测试条件下电寿命达到15万次,可广泛应用于低压电器电触头或电刷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的多组元氧化物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未经昆明贵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4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