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行车驾驶辅助方法、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5655.X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9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昙;陈林;祁新华;柴苏梅;孙盟;刘鹏;余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B60W30/09;B60W3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行车 驾驶 辅助 方法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行车驾驶辅助方法、系统及车辆。该方法包括:在驾驶辅助功能启动后,检测车速和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冗余距离和对应于车速的最小刹车距离之和时,驾驶辅助功能干预,以最大制动加速度控制车辆自动制动;如果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大于安全冗余距离和对应于车速的最小刹车距离之和,则进一步根据驾驶员动作确定驾驶辅助功能的干预模式;以确定的干预模式对车速进行干预,以避免车辆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防止由于驾驶员误操作等导致车速过快而造成交通事故,有效提升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行车驾驶辅助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越来越多,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人身安全,因此,为了提升行车安全,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遵守交通规则,减速慢行,避免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但是,总有一些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增加车辆的安全模块,如自适应巡航ACC(Adaptive CruiseControl)和自动紧急制动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等来提升行车安全,但是这种增加车辆的安全模块无法避免由驾驶员误操作导致的碰撞的发生,驾驶安全还是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安全行车驾驶辅助方法。该安全行车驾驶辅助方法可以防止由于驾驶员误操作等导致车速过快而造成交通事故,并通过限制对加速踏板的响应,减轻或避免碰撞行为的发生,防止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误将刹车踏板当油门踏板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行车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全行车驾驶辅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驾驶辅助功能启动后,检测车速和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所述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冗余距离和对应于所述车速的最小刹车距离之和时,驾驶辅助功能干预,以最大制动加速度控制车辆自动制动;如果所述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安全冗余距离和对应于所述车速的最小刹车距离之和,则进一步根据驾驶员动作确定驾驶辅助功能的干预模式;以确定的干预模式对车速进行干预,以避免车辆与所述障碍物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驾驶员动作确定驾驶辅助功能的干预模式,包括:当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均未被踩下时,所述干预模式为第一干预模式;当所述制动踏板被踩下时,所述干预模式为第二干预模式;当所述加速踏板被踩下时,所述干预模式为第三干预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以确定的干预模式对车速进行干预,以避免车辆与所述障碍物发生碰撞,包括:如果为所述第一干预模式,则根据所述车速、所述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安全冗余距离得到舒适制动加速度;根据所述舒适制动加速度控制车辆自动制动,以避免车辆与所述障碍物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以确定的干预模式对车速进行干预,以避免车辆与所述障碍物发生碰撞,还包括:如果为所述第二干预模式,则比较期望制动加速度和舒适制动加速度;当所述期望制动加速度小于所述舒适制动加速度时,以所述舒适制动加速度控制车辆自动制动,以避免车辆与所述障碍物发生碰撞,否则以所述期望制动加速度控制车辆制动。
进一步的,所述以确定的干预模式对车速进行干预,以避免车辆与所述障碍物发生碰撞,还包括:如果为所述第三干预模式,响应所述加速踏板被踩下的加速需求,直至所述车速达到安全车速时,停止响应所述加速踏板被踩下的加速需求,并以最大制动加速度控制车辆自动制动,其中,所述安全车速为根据所述最大制动加速度、所述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安全冗余距离得到的。
本发明的安全行车驾驶辅助方法,可以防止由于驾驶员误操作等导致车速过快而造成交通事故,并通过限制对加速踏板的响应,减轻或避免碰撞行为的发生,防止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误将刹车踏板当油门踏板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行车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56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