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大规模柔性负荷资源的调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7081.X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刘周斌;韩嘉佳;孙歆;汪自翔;方磊;陈光;薛利;张冰婧;陆东杰;斛晋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负荷 负荷削减 资源调控 调控能力 调控平台 调控系统 负荷调控 计量仪表 系统应用 用电需求 主动配合 聚合 终端 调控 协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大规模柔性负荷的资源调控系统。通过建立柔性负荷资源调控平台,包括聚合商柔性负荷调控平台、负荷调控终端、辅助计量仪表及系统应用方式,则可以根据工商业用户的实际供需情况和调控能力,进行协商性、有计划的负荷削减,在负荷削减的同时保障其刚性用电需求不受影响,同时辅以经济上的激励措施,提高工商业用户主动配合调控的积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面向大规模柔性负荷的资源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供应矛盾愈加突出。企业和居民的耗电量在一天24小时内变化很大,为了应付一天中的高峰需求,供电厂必须按高峰时间的需求来设计生产规模或供电能力,而其中一部分设备在非高峰时间内是停转闲置的。为了引导合理有序用电,已经采取了峰谷电价政策,来鼓励错峰用电。峰谷电价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错峰效果,但仍存在需求过于旺盛或供给侧故障等情况,需要通过拉闸限电等措施来调节供需矛盾。
电力柔性负荷是指可通过主动参与电网运行控制,能够与电网进行能量互动,具有柔性特征的负荷。负荷柔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灵活可变。空调是典型的柔性荷,在夏季负荷高峰期时,空调负荷在电网中已占尖峰负荷的30%-40%,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空调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空调与所属的房间构成了具有热储存能力的系统,一定意义上相当于蓄电池等储能设备;2)人体有一定舒适度范围,在此范围内空调负荷的功率也随之有了调节的空间。这两点是空调负荷参与双向互动的前提条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大规模柔性负荷的资源调控系统,实现大规模柔性负荷在需求响应系统中的应用,提高了响应速度,确保消纳执行。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大规模柔性负荷的资源调控系统。该调控系统包含聚合商柔性负荷调控平台、负荷调控终端、辅助计量仪表及系统应用方式。
所述的聚合商柔性负荷调控平台通过实时接收电网调度系统的数据,实时接收各用户侧空调系统的负荷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建模、智能运算从而得到计算结果以及控制指令,以指导用户侧空调系统的运行。其功能包括基础数据采集、数据模型建立、数据监测、协商调度、数据分析、经济分析、报警管理、报表管理、能效管理等。
所述的基础数据采集功能是指在平台建模和制定控制指令之前对用户数据进行采集,包括用户的建筑信息(面积、窗强比、保温材料、空调形式、开机规律等)、用户所在城市的气候特点、电价方案等信息。
所述的数据模型建立功能是指平台根据用户的基础信息、天气情况,以及历史运行数据对典型的中央空调系统建立模型,可以估算出用户的冷负荷并进而估算出用户的用电需求。当进入负荷调控期时,可根据上级负荷调控指令来计算每个用户的调控能力,并可提前进行适当的储能准备。
所述的数据监测功能是指平台实时收集各用户的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用电情况、空调开机情况、负荷率情况,并以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所述的协商调度功能是指平台收到上级负荷消减指令后,根据所掌握的用户负荷特点,根据模型计算各用户的消减能力,并通过网络、网站、App等形式向用户端发起消减协商。根据用户的默认设置或实时响应情况,来制定消减计划。
所述的数据分析功能是指平台对历史负荷曲线、预测负荷曲线、实际负荷曲线、消减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用户消减能力等数据进行分析。
所述的经济分析功能是指平台根据消纳的负荷功率,对各用户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收益分配方案。
所述的报警管理功能是指平台在负荷消减计划执行期间,如果用户负荷消减量不达标或不能消减,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回馈和新计划的制定、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70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G并网选址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包括新能源的混合供电的电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