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7549.5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上;张兴军;程晓辉;陈炜;卢永乐;吕鹏翾;邢理想;赵瑞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张锥 节流管 收缩锥 声学 轴向 入口边界条件 多孔整流栅 模拟装置 大径端 轴向固定 流系统 小径端 种液 中空圆柱状结构 传统结构 水平固定 通孔开口 中空锥状 出口端 入口段 大径 流阻 汽蚀 覆盖 | ||
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涉及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领域;收缩锥、节流管、扩张锥和多孔整流栅;其中,节流管为中空圆柱状结构;收缩锥和扩张锥均为中空锥状结构;收缩锥沿轴向固定安装在节流管的轴向一端;且收缩锥的轴向小径端与节流管固定连接;扩张锥沿轴向固定安装在节流管的轴向另一端;且扩张锥的轴向小径端与节流管固定连接;多孔整流栅水平固定安装在扩张锥大径端面上;且多孔整流栅覆盖扩张锥的通孔开口;其中,收缩锥的大径端为入口段;扩张锥大径端的大径端为出口端;本发明解决了模拟声学闭端的传统结构流阻过大,且易出现严重汽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离心泵作为泵后输送系统入口边界,由于离心泵叶片的高速旋转,叶片内部流速很高、流体的惯性很大,使得离心泵接近于恒定流量的声学闭端边界条件。当在液流试验台上模拟离心泵的出口边界条时,按照传统模拟边界条件的方法,仅设置大压降的节流圈,液流试验台入口需设计流阻极大的节流孔板,节流压降甚至达到4~5MPa左右,不但对液流试验台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由于节流圈压降过大,容易产生严重的汽蚀问题,改变了下游液流试验系统内部的流态,影响液流试验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解决了模拟声学闭端的传统结构流阻过大,且易出现严重汽蚀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包括收缩锥、节流管、扩张锥和多孔整流栅;其中,节流管为中空圆柱状结构;收缩锥和扩张锥均为中空锥状结构;收缩锥沿轴向固定安装在节流管的轴向一端;且收缩锥的轴向小径端与节流管固定连接;扩张锥沿轴向固定安装在节流管的轴向另一端;且扩张锥的轴向小径端与节流管固定连接;多孔整流栅固定安装在扩张锥大径端面上;且多孔整流栅覆盖扩张锥的通孔开口;其中,收缩锥的大径端为入口段;扩张锥大径端的大径端为出口端;且扩张锥大径端与外部下游液流试验管路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所述的收缩锥和扩张锥的大端内壁的扩张角均为60°。
在上述的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所述收缩锥大径端内径直径为80mm;扩张锥大径端内径直径为96mm;收缩锥小径端内径和扩张锥小径端内径均与节流管的内径相同。
在上述的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所述节流管的内径为40mm,轴向长度为300mm。
在上述的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所述扩张锥和多孔整流栅之间采用O形圈密封。
在上述的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所述节流管内部的流通横截面面积为外部下游液流试验管路横截面面积的15%~20%;节流管内部流速为下游液流试验管路流速的5.76倍。
在上述的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所述多孔整流栅为圆形板状结构;多孔整流栅沿周向均匀环绕设置86个圆形通孔。
在上述的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所述圆形通孔直径为5mm。
在上述的一种液流系统声学闭端入口边界条件模拟装置,所述86个圆形通孔的总流通面积为节流管面积的1.3~1.5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细直径节流管内部液体流速高,惯性大,可以增大流动的惯性(感抗),收缩锥和扩张锥具有一定的局部压降,可以增大流阻。通过同时增大惯性(感抗)和流阻的形式,以增大阻抗的绝对值,以较小的流阻达到高阻抗的效果,既满足声学闭端的高阻抗要求,又能大幅减轻试验台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75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击试验系统与试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抛网式大尺度船模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