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臭水体治理剂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8635.8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玲;王小青;魏维利;王俊安;杨敬亭;李文章;文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28;C02F1/72;C02F1/52;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治理 治理 组分溶液 枯草杆菌 水体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 复合微生物菌剂 聚合硫酸铁 聚合氯化铝 光合细菌 过氧化钙 投药装置 硝化细菌 氯化铁 硝酸钙 船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治理剂及方法,该治理剂包括:A、B、C三种组分;其中,所述A组分采用聚合氯化铝、氯化铁、聚合硫酸铁中的任一种;所述B组分采用过氧化钙、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硝酸钙中的任一种;所述C组分采用含有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枯草杆菌和EM微生物菌群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治理方法为:分别将黑臭水体治理剂的A、B和C组分分别配成A、B和C组分溶液,通过船载投药装置按B、A和C组分溶液的投加次序,分别经三次投加至所治理的黑臭水体中,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本发明的治理剂和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好和经济性高,均达到了领先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臭水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治理剂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河流水质都面临着来自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污染是当前日益受到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水体中存在大量污染物,使水体中溶解氧浓度降低甚至为零,导致河水黑臭,鱼虾绝迹。污染的河流不仅失去了资源功能和使用价值,而且严重破坏了周围的环境景观,甚至危害到河流居民的身体健康。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黑臭水体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住建部2016年12月12日公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截至2016年12月12日,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220个城市排查确认黑臭水体2026个;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有31个城市排查确认黑臭水体638个。
如何有效地快速抑制水体黑臭、恢复水体自净功能,是流域水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内容之一。常用的的抑制水体黑臭的技术包括底泥疏浚、生物修复、人工曝气等。底泥疏浚通过挖除表层的污染底泥来控制和减少黑臭来源,但底泥疏浚技术工程量大,成本高,对水体生态系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工程失败的案例也有见报道。目前,许多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采用原位治理的方式,不需要底泥清淤,直接在水体中投加药剂,然而原位治理工程实施时,药剂投加没有合适的方法,大多数采用由工抛洒的方式,危险系数高,投药费时、费力,并且投药不均匀。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治理剂及方法,能有效治理黑臭水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治理剂,包括:
A、B、C三种组分;其中,
所述A组分采用聚合氯化铝、氯化铁、聚合硫酸铁中的任一种;
所述B组分采用过氧化钙、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硝酸钙中的任一种;
所述C组分采用含有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枯草杆菌和EM微生物菌群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治理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剂,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将黑臭水体治理剂的A、B和C组分分别配成A、B和C组分溶液,通过船载投药装置按B、A和C组分溶液的投加次序,分别经三次投加至所治理的黑臭水体中,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黑臭水体治理剂及方法,其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86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