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热熔元件的斜拉索及斜拉索防水密封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0775.9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9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骏;张恒;陈炜锋;陈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万桥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蒲艳紫 |
地址: | 40133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热熔 元件 斜拉索 防水 密封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热熔元件的斜拉索及斜拉索防水密封工艺,其中,带热熔元件的斜拉索包括:索体;护套管,其环绕在索体外,护套管采用热熔材料制成;防护罩,其包括用于安装在护套管外的安装部以及用于罩在待防护处的罩体,安装部包括:外层、第一热熔层、热熔条、观察组件以及辅助安装组件,外层上用于安装发热元件,外层内壁上设置有用于环绕在护套管外的环形第一热熔层,外层一端安装罩体,第一热熔层远离罩体的一端面凹陷形成一条状的缺口;观察组件包括:观察杆、第一弹簧、安装件以及热熔块,安装件安装在外层外壁上。带热熔元件的斜拉索及斜拉索防水密封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移动销的热熔端未身处热熔层所在位置而导致热熔过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拉索,具体涉及一种带热熔元件的斜拉索及斜拉索防水密封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201610058930.1的电热熔防水罩用于实现索体防水罩防水密封的方法,在新索安装中,直接安装电热熔防水罩,其具体步骤如下:A、将焊接块套在索体上:在成品索体厂内制造的过程中,先将镶嵌了发热元件Ⅳ的焊接块套在索体上;B、将整体可拆式防水罩套入索体中间:索体在桥梁上穿索安装前,将整体可拆式防水罩)套入索体中间;C、将焊接块与索体焊熔连接:待索体安装完毕,预埋管内安装完减震器后,量好焊接块安装的位置,利用电熔焊焊接焊接块,将焊接块与索体的护套管连接;D、整体可拆式防水罩与焊接块螺纹连接:利用粘结防水材料涂抹或缠绕在螺纹上,再将整体可拆式防水罩与焊接块通过外螺纹拧紧,安装完成。上述电热熔防水罩用于实现索体防水罩防水密封的方法中实现了将防水罩安装在索体上,但是该电热熔防水罩用于实现索体防水罩防水密封的方法存在的缺点为:
其不方便观察是否已经将热熔层很好的热熔在索体的护套管外,因此设计了热熔观察装置,一般的热熔观察装置包括:安装本体,其嵌入至防水罩的外壳内,当防水罩的热熔层被热熔之前安装本体到防水罩的热熔层之间有空腔;移动销,其穿过安装本体,移动销一端位于空腔内,移动销位于空腔内的端部与防水罩的热熔层外壁紧贴,且当防水罩的热熔层被热熔之前移动销到空腔内壁之间有距离,移动销另一端向远离防水罩的热熔层的方向延伸,移动销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以及弹簧,移动销穿过弹簧,当防水罩的热熔层被热熔之前在安装本体与防水罩的热熔层的作用下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虽然能够实现对热熔效果的观察,但是由于移动销仅是在热熔层外侧,不能伸出热熔层所在位置,因此热熔时热熔到移动销时,应该会出现过度热熔的现象,导致浪费电能量,同时由于热熔过度会导致热熔整体变形的现象,导致整个防水罩的外观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热熔元件的斜拉索及斜拉索防水密封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移动销的热熔端未身处热熔层所在位置而导致热熔过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带热熔元件的斜拉索,包括:
索体;
护套管,其环绕在索体外,护套管采用热熔材料制成;
防护罩,其包括用于安装在护套管外的安装部以及用于罩在待防护处的罩体,安装部包括:外层、第一热熔层、热熔条、观察组件以及辅助安装组件,外层上用于安装发热元件,外层内壁上设置有用于环绕在护套管外的环形第一热熔层,外层一端安装罩体,第一热熔层远离罩体的一端面凹陷形成一条状的缺口;观察组件包括:观察杆、第一弹簧、安装件以及热熔块,安装件安装在外层外壁上,安装件以及外层穿过有观察杆,观察杆与索体的一直径平行,观察杆穿过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安装件固定,第一弹簧另一端与观察杆固定,观察杆一端固定有位于缺口内的热熔块,热熔块远离罩体的面凹陷形成一插入孔,热熔块与观察杆平行的边长度小于第一热熔层的厚度;辅助安装组件用于安装时插入至缺口内且与热熔块可拆卸连接,以当带有护套管的索体插入至第一热熔层内时热熔块不阻碍护套管的移动;热熔条包括中心柱以及第二热熔层,中心柱外环绕有第二热熔层,热熔条用于当有护套管的索体插入至第一热熔层内后插入至缺口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万桥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万桥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0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