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1564.7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5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清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26;G01N1/28;G01N1/38;G01N1/34;G01N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检测仪 样品预处理 中央处理器 农药残留 预处理 检测模块 留样 上样 农产品 农产品粉碎 生物传感器 准确度 存储模块 检测样品 控制面板 模块设置 平行检测 电连接 检测 稀释 溶质 显示器 耗时 灵敏 筛选 检查 | ||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包括样品预处理模块、上样模块、检测模块、留样模块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样品预处理模块、上样模块、检测模块和留样模块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与其连接的控制面板、显示器和存储模块;所述样品预处理模块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将农产品粉碎,并使用合适的溶质将其稀释成溶液。本发明的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结构简单,各个模块设置合理,操作简单,并且与生物传感器结合进行检查,反应灵敏,准确度高,使用成本低。本发明的检测样品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检测耗时短,可以同时进行3~6样品平行检测,适用于大规模的筛选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上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贸易。
目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生化测定法和色谱检测法。已成为对果蔬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现场快速定性初筛检测的主流技术之一,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广泛的应用。生化测定法和色谱法都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专业的预处理,步骤繁琐,耗时间长,不利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以大规模快速检测农产品药物残留的设备或者器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包括样品预处理模块、上样模块、检测模块、留样模块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样品预处理模块、上样模块、检测模块和留样模块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与其连接的控制面板、显示器和存储模块;所述样品预处理模块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将农产品粉碎,并使用合适的溶质将其稀释成溶液。
优选地,所述上样模块包括3~6个广口石英瓶,所述石英瓶体积小于50ml。
优选地,所述留样处理模块与检测模块相连通,还包括电磁阀开关和流量计,还包括3~6个无菌离心管,流量计一端与无菌离心管连接;所述离心管为2ml。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结构简单,各个模块设置合理,操作简单,并且与生物传感器结合进行检查,反应灵敏,准确度高,使用成本低。
本发明的检测样品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检测耗时短,可以同时进行3~6样品平行检测,适用于大规模的筛选检测。
本发明的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创造性地设置了留样处理模块,如果对某一个检测样品的检测结果有疑问,可以进行全自动的留样处理,这样有疑问的样品可以送至第三方进行重新检测,保证对有疑问样品结果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发明的检测仪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意义。
通过实验例可知,本发明的传感器在低浓度时候,本发明的鸡蛋壳膜传感器的阳性率与常规的生物膜传感器的阳性率相当,在浓度为0.10ng/ml时候,阳性率已经达到97.8%,同时阳性率随着样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浓度为10.0g/ml时候,阳性率已经达到100%。表明本发明的鸡蛋壳膜传感器阳性率较好,在某些浓度时候甚至超高了常规的生物膜传感器。说明鸡蛋壳膜传感器适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检测模块中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清,未经李文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1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