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海原位生物固定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2034.4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声;郑旻辉;王小谷;王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丽恒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海 原位 生物 固定 诱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原位生物固定诱捕器,包括储液筒,储液筒用于储存固定液,包括筒体、上端盖和下端盖。压力平衡筒固定于储液筒上,内部设置有活塞。诱捕筒的上端开口,下端穿过上端盖并伸入储液筒内,侧壁开有第一通孔,侧壁上还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笼架位于第一通孔与诱捕筒的上端之间,用以容纳被诱捕物。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舱和设置于电机舱内的电机、电池和电路板,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压盖连接于诱捕筒的上端,压盖上设置有滑块,丝杆和滑块螺纹连接。本发明可实现在深海海底诱捕生物后,自动将生物样品原位固定,保护遗传物质在水下长期存放和仪器回收过程中不会被分解,使用方便,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海生物诱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深海原位生物固定诱捕器。
背景技术
深海生物样品上具有丰富的生物信息,对于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变化、海底资源分布等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深海调查的日益加强,对深海生物样品的采集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网笼诱捕的方式采集深海生物样品,例如公布号为CN103921915 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深海诱捕摄像着陆器系统。由于网笼并非密封式结构,在上浮过程中,容易混入杂质或损失遗传物质;并且,由于压力和温度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捕捉上来的深海生物样品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损失最严重的通常是RNA,RNA代表了生物调控自身繁殖、发育、代谢等一系列生命过程的遗传信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是RNA非常脆弱,生物死亡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大量降解,不利于实验室的研究分析。
目前,RNA样品保存问题已经成为妨碍深海生物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生物科学家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在深海诱捕生物,并且在深海原位利用化学药剂将捕捉到的生物体进行化学固定的诱捕器,保证生物遗传物质的完整性,提高其研究价值。
根据现有的遗传物质保存方法,化学药剂与目标样品的混合比例为9:1时,生物体内遗传物质保存效果最佳。这要求:(1)必须在诱捕器上可以携带大量的化学药剂,并且在诱捕深海生物时,化学药剂不得泄漏;(2)固定时化学药剂与生物样品能充分混合,最高混合比例达9:1;(3)样品固定保存后完全密封。此外,深海采样成本高昂,对生物样品诱捕设备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海原位生物固定诱捕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深海生物样品的遗传物质完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原位生物固定诱捕器,包括:
储液筒,所述储液筒用于储存固定液,包括筒体、上端盖和下端盖;
压力平衡筒,所述压力平衡筒固定于所述储液筒上,所述压力平衡筒一端与所述储液筒连通,所述压力平衡筒另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压力平衡筒内设置有活塞;
诱捕筒,所述诱捕筒的上端开口,所述诱捕筒的下端穿过所述上端盖并伸入所述储液筒内,所述诱捕筒侧壁开有第一通孔,所述诱捕筒与所述上端盖密封连接;
笼架,所述笼架的下端设置有笼口,所述笼架的下端固定于所述诱捕筒上所述第一通孔上侧的部分;
压盖,所述压盖连接于所述诱捕筒的上端,所述压盖的外径大于所述诱捕筒的外径,所述压盖上表面开有盲孔,所述盲孔处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上与所述盲孔对应的位置开有螺纹孔;
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上端盖的上表面,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立柱垂直穿过所述压盖且固定于所述储液筒上;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2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宫茧蚕品种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钓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