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品嗅觉风格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2226.5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1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杜赵群;孙懿;何玲娥;张明月;仵玉芝;龚占江;邵青青;李涵;余卫东;马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G01N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吴小丽 |
地址: | 2000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品 嗅觉 风格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品嗅觉风格测量装置,纺织品试样、光源、仿生手指均设于纺织品嗅觉风格发生装置内部;惰性气体载气装置、电子鼻与纺织品嗅觉风格发生装置连接,电阻测试仪与仿生手指连接,信号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电子鼻和电阻测试仪。本发明还提供了纺织品嗅觉风格测量方法,通过仿生手指在纺织品表面进行加热及往复摩擦,模拟人体与纺织品摩擦接触从而产生气味的过程,利用动态顶空的原理将纺织品产生的气味样本导入电子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电阻测试仪负责实时监测,从而实现纺织品的嗅觉风格评价。本发明模仿人体接触织物动作实施嗅觉风格评价,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广、精度高的特点,可用于实际生活中纺织品质量检验的嗅觉风格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精密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动态配气和加热的纺织品嗅觉风格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念的改变、“智能香味服装”与“生态纺织品”概念的提出,人们对纺织产品的要求已从传统的实用、美观、耐用逐渐转向对自身健康、安全及舒适的关注。纺织品不同类型的气味对人体存在截然不同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智能香味服装”,强调纺织品香味对人体的舒适性和持久性,主要指智能香味服装给人体带来的香味浓度是否让人舒适,以及使用过程中服装香味的持久度;二是“生态纺织品”,强调纺织品异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其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纺织品上残留化学整理剂和助剂生成;二是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从环境中吸附来的异味物质。目前行业中,对纺织品异味的测试标准较多,在Oeko-Tex Standard 200和Intertek生态纺织品认证、AATCC 112-2003《密闭容器法测定织物中甲醛的释放》以及我国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HJ/T 30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等标准中均对纺织品提出了异味测试要求(见表1),规定产品不得有霉味、高沸程石油烃味(如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等特殊气味,异味成为衡量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亦成为消费者关注和检验机构重要的检测项目。纺织品上的异味分类可按照Oeko-Tex Standard 200以及我国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分为五大类:霉味、高沸程石油烃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水味,其它来源因织物种类及印染加工方法而异,主要有织物树脂整理、织物涂层、储存运输不当等异味来源。
国内检验异常气味的方法大多是根据GB/T 18885-2002,测定方法嗅辨法,利用人的嗅觉来判定纺织品所带有的气味。若检测出所列气味中的一种,即判为不合格,并做记录;若未检出上述气味,则报告标注为“无异常气味”。该方法粗糙,主观性强,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缺乏试验结果的准确有效性。
目前科学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又称为层析技术,该技术是根据不同的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匹配系数不同,致使不同的物质从色谱柱里流出所用的时间不同而得以分离,然后根据不同物质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的不同对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色谱峰的峰面积的大小对各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然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行业内还没有真正可行的基于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纺织品嗅觉风格测量装置。
表1目前国内外异味检测方法的比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不仅可以实现对纺织品异味的测量,也可以对纺织品香味进行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分析,更准确、全面地分析纺织品的嗅觉风格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纺织品嗅觉风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纺织品嗅觉风格发生装置,纺织品试样、用于加速纺织品试样老化时间及反应过程的光源、用于对纺织品试样进行加热并作往复摩擦的接触作用的仿生手指均设于纺织品嗅觉风格发生装置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2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