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望远镜钢制支架表面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3222.9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蒲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华阳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3/00 | 分类号: | G02B23/00;C23C22/50;C23C22/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5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处理工艺 钢制支架 抛光 喷涂 望远镜 钝化 外观尺寸检验 表面打磨 表面防护 表面喷涂 支架表面 脱脂 钝化膜 美观性 耐腐蚀 平整度 有机层 烘干 | ||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望远镜钢制支架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外观尺寸检验;S2、表面打磨;S3、脱脂;S4、水洗;S5、烘干;S6、抛光;S7、钝化;S8、喷涂。本发明采用先抛光钝化后喷涂的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支架表面的平整度,增加美观性,另外钝化膜和表面喷涂的有机层均能够起到表面防护的作用,提高了耐腐蚀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望远镜钢制支架表面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以及其他光学器件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
望远镜支架是望远镜的配件之一,其成型后往往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其抗腐蚀能力和美观性,现有技术中缺少对其表面处理的工艺,另外抗腐蚀能力也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望远镜钢制支架表面处理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望远镜钢制支架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外观尺寸检验;
S2、表面打磨;
S3、脱脂:将打磨后的望远镜支架放入58-64℃碱性脱脂液处理5-8min,除去表面的油污,防止产生花斑;
S4、水洗:将经过脱脂的望远镜支架放入水槽中反复涮洗,然后使用清水冲洗3-6min;
S5、烘干;
S6、抛光;
S7、钝化:将经过抛光的望远镜支架浸入盛放有酸性溶液的水槽中,酸性溶液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如下:硝酸2-7%、硫酸3-8%、磷酸5-10%、余量为水;
S8、喷涂:采用有机涂层对望远镜支架表面进行喷涂,涂层材料为环氧富锌底漆、氯化橡胶漆或聚胺酯面漆。
优选的,外观尺寸检验包括对成型后的望远镜支架外观进行检验,并且采用游标卡尺或千分表对关键尺寸进行测量,确保误差在工艺规定的误差之内,否则对其进行返修。
优选的,表面打磨包括先采用砂纸或锉刀对支架边角处的毛刺、飞边进行打磨,然后采用打磨机对焊缝接口处的焊渣、焊瘤进行磨平。
优选的,碱液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优选的,烘干温度采用150℃,烘干时间维持10min。
优选的,酸性溶液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如下:硝酸4%、硫酸5%、磷酸7%、余量为水。
优选的,钝化过程中采用电加热管对酸性溶液进行加热,使之维持温度在55-75℃,并持续钝化10min。
优选的,喷涂时采用固定座对望远镜支架进行固定,并采用旋转装置带动望远镜支架以20-30rpm速度自转,然后用挡板或护套对非喷涂表面进行防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华阳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华阳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3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