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嗜碱微生物降解塑料母料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5052.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4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惠丽;黄佳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俐辰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87/00;C08J3/22;C08G81/02;C08B37/04;C08F251/00;C08F220/06;C08F222/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新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嗜碱微生物 降解塑料母料 纯净度 淀粉接枝丙烯酸 氯化镁 催化作用 分解产物 海藻酸钠 塑料母料 易被 制造 分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碱微生物降解塑料母料及其制造方法,该塑料母料为海藻酸钠与淀粉接枝丙烯酸钠在氯化镁的催化作用下熔聚而成。本发明的嗜碱微生物降解塑料母料纯净度高、适用性好、易被嗜碱微生物分解、可为嗜碱微生物提供生存能量、分解产物无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塑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嗜碱微生物降解塑料母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环保塑料是各类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简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可替代传统PE塑料的材料出现,包括PLA,PHAs,PBA,PBS等高分子材料。
但现有技术中的环保塑料降解速度其实都较慢,而且聚合相对困难。强度和耐高温性能较PE塑料袋均有明显下降,部分环保塑料可被微生物分解但由于其本身没有营养物质,微生物难以快速繁殖以加速分解进程,又或被分解后产物虽然成为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有机物,但化学性质仍极稳定、对环境仍然有害且难以被自然界消化。现有技术中完全没有出现过作为母料(塑料工业中的添加物或助剂)、可被生物降解的环保材料。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重视,发达地区的塑料生产和已经不再造成大量白色垃圾污染了,但作为较偏远的西北地区(主要是碱性土为主,较明显的是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仍存在大量造就污染的白色垃圾,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种特别适用于碱性土壤微生物的可生物降解塑料。
因此,市面上急需一种纯净度高、适用性好、易被嗜碱微生物分解、可为嗜碱微生物提供生存能量、分解产物无害的嗜碱微生物降解塑料母料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纯净度高、适用性好、易被嗜碱微生物分解、可为嗜碱微生物提供生存能量、分解产物无害的嗜碱微生物降解塑料母料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嗜碱微生物降解塑料母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产前准备
①原材料准备:按重量份准备新鲜干净海带150份-180份、玉米淀粉18份-25份、丙烯酸5份-8份、足量氢氧化钠、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2份;
②辅助工艺材料准备:按重量份准备氯化钙10份-15份、亚硫酸钠20份-30份、氯化镁0.5份-1份、足量碳酸钠、足量纯净水、足量盐酸溶液;
③设备及工装准备:准备带加热设备的水池、物理压榨设备、机械破碎设备;
2)海藻酸钠单体制造
①将1)中步骤①准备的新鲜干净海带采用1)中步骤③准备的机械破碎设备破碎成2mm-3mm粒径的海带颗粒;
②将步骤①获得的海带颗粒采用1)中步骤③准备的水池进行浸泡,加热至40℃-50℃,浸泡5h-6h,获得泡发海带颗粒;
③将步骤②获得的泡发海带颗粒取出,浸于足量纯净水中,然后将1)中步骤②准备的全部亚硫酸钠加入水中,再加入碳酸钠至水溶液PH值11-12,获得碱性混溶液;
④将步骤③获得的碱性混溶液加热至55℃-60℃,保持搅拌至混溶液呈糊状,获得糊状混溶液;
⑤在步骤④获得的糊状混溶液中加入1)中步骤②准备的氯化钙,糊状混溶液表面开始生成泡沫,然后以200rpm-250rpm的速率搅拌糊状混溶液,至糊状混溶液表面不再生成泡沫,收集泡沫;
⑥取出步骤⑤获得的泡沫,然后在泡沫中滴加1)中步骤②准备的盐酸溶液至PH6.5-7.5,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按重量份计碳酸钠15份-20份,搅拌均匀后滤除固含物所剩余溶液即为海藻酸钠水溶液,蒸离水份后即获得所需海藻酸钠单体;
3)淀粉接枝丙烯酸钠单体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俐辰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俐辰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0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