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及沥青改性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6895.X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5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赵蔚;袁洪福;张洪伟;魏道新;陈景;郭朝阳;李喆;陈千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马云超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改性 添加剂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沥青及沥青改性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其包括:扫描步骤;模型库建立步骤;推荐阈值生成步骤:采用一阶交互验证法来计算每一个样品模型库中的推荐阈值;待检测样品扫描步骤:对待检测的沥青样本和/或沥青改性添加剂样本进行红外光谱扫描;比较步骤:选择一个样品模型库,计算待检测的样本的红外光谱与所选择的样品模型库之间形成的空间夹角,将该空间夹角与所选择的样品模型库中的推荐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步骤:如果空间夹角小于推荐阈值,则确定所述待检测的沥青样本和/或沥青改性添加剂样本为合格。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结果可信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改性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改性添加剂作为石油副产品或石油化工混合物,存在化学成分复杂、检测评价程序繁琐、检测周期长、新产品评价困难等难题,造成这些材料的工程现场质量控制工作开展困难,原材料的有效性和工程质量保障性差。以沥青为例,沥青作为原油渣油的深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复杂,依据现有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全性能指标评价涉及14个检测项目,评价周期不少于5天,工地试验室现场可检的项目一般不超过7项,且检测周期至少也需要1天以上,因此很难做到逐车检验合格后再入库的质量控制要求。所以,往往存在因为赶工期,随到随入,路面铺筑后,出现问题再铲掉重来的情况,造成巨大的浪费。近年来,公路工程用新材料层出不穷,这些材料往往没有检测规范,有些即使具有检测规范,但规范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此外施工单位往往不具备新规范规定的检测手段,工地试验室对这些新材料质量控制能力基本为零。新材料的试验段铺筑完毕后,建设单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很少再主动使用,因此,这些新材料再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难度很大。
红外光谱是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强度或其他随波长变化的性质为纵坐标所得到的反映红外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谱图。红外光谱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有机结构分析,特别是官能团的鉴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沥青或沥青改性添加剂的红外光谱采集就像指纹采集一样,将现场逐批采集到的材料红外光谱与经第三方确认质量合格的该材料采集的红外光谱进行比对,如果比对合格该批材料即可认定合格可予入库,如果比对不合格,该批材料即为可疑产品,不予入库。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检测方法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改性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红外光谱来检测沥青及沥青改性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该种沥青及沥青改性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其可以包括:扫描步骤:扫描并收集沥青样本和/或沥青改性添加剂样本的红外光谱;模型库建立步骤:建立至少一个样品模型库并且将符合标准的样本的红外光谱存入到至少一个样品模型库中;推荐阈值生成步骤:采用一阶交互验证法来计算每一个样品模型库中的推荐阈值;待检测样品扫描步骤:对待检测的沥青样本和/或沥青改性添加剂样本进行红外光谱扫描;比较步骤:选择一个样品模型库,计算待检测的样本的红外光谱与所选择的样品模型库之间形成的空间夹角,将该空间夹角与所选择的样品模型库中的推荐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步骤:如果空间夹角小于推荐阈值,则确定所述待检测的沥青样本和/或沥青改性添加剂样本为合格。
优选地,所述一阶交互验证法为:依次选择样品库中的每一个样品的红外光谱,计算选择的样品红外光谱与样品库中剩余的样本所形成的空间夹角,选择最大的空间夹角作为推荐阈值。
更优选地,所述空间夹角的计算方法为:将窗口以预定的宽度和步长移动,利用空间计算方法计算移动窗口内的矢量与窗口内空间的夹角,当窗口移动到数据末端后,就得到了一系列的空间夹角值,计算这些夹角值的标准偏差,从而得到最终的夹角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未经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68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