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网络信号增强发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7450.3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5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董刚松;郝洋;邵奇;王正;宋腾;赵景隆;赵豫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54;H04B10/564 |
代理公司: | 41137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荣永辉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信号 增强 发射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光网络信号增强发射电路,所述光功率信号反馈补偿电路检测光发射器E1的光功率信号,与光功率基准信号比较放大后输入调幅电路内,所述调幅电路接收电功率信号和光功率信号反馈补偿电路输入的信号并耦合,然后利用三极管Q1、Q2和可调电阻RW1以及三极管Q3组成的复合电路调幅,最后由放大耦合输出电路运用运放器AR1放大,同时运放器AR1放大输出的信号与运放器AR2输出的基准电位一起输入加法器AR3内耦合输出,保证发射器E1发射出的光功率信号稳定,克服了光网络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会出现信号衰弱的问题,调节可调电阻RW1的阻值,可以调节三极管Q1、Q2、Q3的导通电压,以此可以来调节不同类型的光功率信号,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网络信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网络信号增强发射电路。
背景技术
有源光网络属于一点对多点的光通信系统,由ONU、光远程终端OLT和光纤传输线路组成, 光网络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号衰弱的情况,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在光网络信号发射电路发射的信号不稳定,含有杂波,甚至含有异常信号,导致了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会出现信号衰弱的情况。
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光网络信号增强发射电路,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设计的特性,有效地解决了光网络信号发射电路发射的信号不稳定,含有杂波,甚至含有异常信号,导致了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会出现信号衰弱的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光网络信号增强发射电路,包括光功率信号反馈补偿电路、调幅电路和放大耦合输出电路,所述光功率信号反馈补偿电路检测光发射器E1的光功率信号,且与光功率基准信号比较放大后输入调幅电路内,所述调幅电路接收电功率信号和光功率信号反馈补偿电路输入的信号并耦合,然后利用三极管Q1、Q2和可调电阻RW1以及三极管Q3组成的调幅电路调幅,最后由放大耦合输出电路运用运放器AR1放大,同时运放器AR1放大输出的信号与运放器AR2输出的基准电位一起输入加法器AR3内耦合输出;
所述调幅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经电阻R12传输过来的电功率信号、光功率信号反馈补偿电路的输出信号、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10V,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10V,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W1的下端、三极管Q3的基极,可调电阻RW1的可调端、可调电阻RW1的上端、接地电容C1的一端均连接电源+10V,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连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源+10V。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光功率信号反馈补偿电路采用光功率计对发射器发射的光功率信号大小进行检测,限幅滤波后进入运算放大器AR4的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光功率基准信号进行减法比例运算,输出放大后的差值电压,经电感L3平滑滤波后作为补偿信号耦合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同时输入的电功率信号进行耦合,然后利用三极管Q1、Q2和可调电阻RW1以及三极管Q3组成的调幅电路调幅,最后由放大耦合输出电路运用运放器AR1放大,同时运放器AR1放大输出的信号与运放器AR2输出的基准电位一起输入加法器AR3内耦合输出,保证发射器E1发射出的光功率信号稳定,克服了光网络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会出现信号衰弱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74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