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凿刀更换保持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9436.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K·布尔;A·约斯特;T·莱纳特;S·霍夫赖斯;M·伦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特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088 | 分类号: | E01C23/088 |
代理公司: | 重庆西联律师事务所 50250 | 代理人: | 唐超尘;王枞 |
地址: | 德国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保持 | ||
1.凿刀更换保持件(40),所述凿刀更换保持件能固定在地面加工机(10)的铣削滚轮(15)上,所述凿刀更换保持件具有用于能更换地容纳先行的凿刀(20),先行的凿刀容纳部(42)和保持在所述凿刀更换保持件(40)上的跟随的凿刀(30、31),其中,所述跟随的凿刀(30、31)关于凿刀更换保持件(40)在应用于地面加工机(10)时的作功运动(76)布置在所述先行的凿刀容纳部(42)之后,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的凿刀(30、31)沿轴向且在其周向方向上固定地保持在所述凿刀更换保持件(40)上,其中先行的凿刀容纳部(42)的纵轴线横向于凿刀更换保持件(40)(50)的作功运动(76)相对于跟随的凿刀(30、31)的跟随的凿刀尖(32)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行的凿刀(20)是圆杆凿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的凿刀(30、31)的跟随的凿刀尖(32)至少局部地由超硬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的凿刀(30、31)的跟随的凿刀尖(32)至少局部地由由金刚石材料、金刚石增强材料、碳化硅材料、立方氮化硼或上述材料中的至少两种的化合物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石材料至少部分地形成为单晶金刚石或多晶金刚石或化学沉积金刚石或物理沉积金刚石或天然金刚石或渗透金刚石或金刚石层或依次的金刚石层或热稳定金刚石或通过硅结合的金刚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的凿刀尖(32)由基座载体(33)形成,所述基座载体由硬质材料构成,所述基座载体朝跟随的刀刃(35)指向地通过超硬材料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载体由硬金属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硬材料构造成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的凿刀(30、31)不可更换地与所述凿刀更换保持件(4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的凿刀(30、31)由跟随的凿刀尖(32)形成,所述跟随的凿刀尖直接与凿刀更换保持件(40)不可松开地连接;和/或所述跟随的凿刀(30、31)至少由跟随的凿刀尖(32)和与之间接或直接连接的杆(37)形成,且所述杆(37)被保持在所述凿刀更换保持件(40)的跟随的凿刀容纳部(46.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的凿刀尖直接与凿刀更换保持件(40)焊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杆(37)借助材料配合连接、传力连接或形状配合连接被保持在所述凿刀更换保持件(40)的跟随的凿刀容纳部(46.2)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的凿刀(30、31)构造且布置成,对通过所述先行的凿刀(20)执行的铣削进行再加工。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凿刀更换保持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的凿刀(30、31)构造且布置成,使得从待剥除的材料中切割相对于所述先行的凿刀(20)较小的切削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特根有限公司,未经维特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94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