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1382.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梁雪娇;茅伟华;李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25/14;C08L75/04;C08L91/00;C08L91/06;B29C47/00;B29C47/68;B29C47/92;B33Y7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陈瑞泷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增韧聚 乳酸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干燥后的物料占整个聚乳酸材料的重量百分比,称取适量的以下各组分:聚乳酸、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以及聚氨酯弹性体,再将称取的物料干燥;
2)再称取适量的受阻酚类抗氧剂,含硫辅助抗氧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和扩散油;
3)然后将干燥后的聚乳酸和聚氨酯弹性体混合后,加入称取的扩散油混合后,再放入干燥后的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以及称取的受阻酚类抗氧剂、含硫辅助抗氧剂和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继续混合,得到混合好的物料;
3)将混合好的物料放入单螺杆挤出机的加工料筒内挤出拉线,所述单螺杆挤出机为带有栅板的屏障型混合头单螺杆,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拉线的温度设置为:一区为160℃~170℃、二区为185℃~195℃、三区为190℃~200℃、四区为195℃~205℃、五区为190℃~200℃,机头为185~1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拉线的温度设置为:一区为165℃、二区为195℃、三区为200℃、四区为205℃、五区为200℃,机头为19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栅板前配置有100目~200目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称取占整个聚乳酸材料重量百分比的以下物料:75~90%的聚乳酸、0.1~0.3%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以及8~22%的聚氨酯弹性体,再将称取的物料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占整个聚乳酸材料重量百分比的以下物料:80~88%的聚乳酸、0.1~0.3%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以及9~17%的聚氨酯弹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占整个聚乳酸材料重量百分比的以下物料:80%的聚乳酸、0.3%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以及17%的聚氨酯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再称取占整个聚乳酸材料重量百分比的0.2~0.4%的受阻酚类抗氧剂,0.2~0.4%的含硫辅助抗氧剂,0.1~0.3%的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1~2%的润滑剂和0.2~0.3%的扩散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称取占整个聚乳酸材料重量百分比的0.2%的受阻酚类抗氧剂,0.2%的含硫辅助抗氧剂,0.3%的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1.8%的润滑剂和0.2%的扩散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将称取的聚乳酸、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分别放入气流干燥箱,在65℃~70℃下干燥3~4小时;将聚氨酯弹性体放置在真空烘箱内70℃~85℃干燥3~4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将干燥后的聚乳酸和聚氨酯弹性体在高混机中,于50℃以下,低速充分混合10~20秒,再入扩散油,混合5~15秒,使物料颗粒上均匀沾满扩散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13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