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金属效果的3D打印用改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1396.X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4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茅伟华;熊文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33/12;C08L67/00;C08K13/06;C08K9/06;C08K9/04;C08K3/08;C08K5/20;C08K5/134;C08K5/526;C08K5/372;C08K5/13;C08K5/103;B33Y70/10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陈瑞泷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金属 效果 打印 改性 乳酸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金属效果的3D打印用改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准备如下重量份原料:聚乳酸100份,金属粉80‑150份,金属颜料1‑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软核硬壳型核壳共聚物增韧剂8‑18份,偶联剂0.5‑2份,润滑剂0.5‑1.5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0.8份,亚磷酸酯类或硫代酯类抗氧剂0.1‑0.5份,将金属粉及金属颜料混合的同时喷入偶联剂溶液,烘干,将改性金属粉及金属颜料、聚乳酸、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烘干,将烘干粒料加入单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经热水、冷水处理、风干,得到线材。本发明制备的改性聚乳酸材料具有金属效果、韧性好、不易降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金属效果的3D打印用改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3D打印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现代制造业的进程,它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夹具和机床,而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由于聚合物材料良好的热流动性、快速冷却粘结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在3D打印制造领域得到快速的应用和发展,尤其是聚乳酸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具有层间粘合力高、不易翘曲变形、打印件表面光滑平整等特别优异的打印效果,因此聚乳酸在3D打印材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受3D打印业内人士的青睐。但是普通聚乳酸耗材较脆,韧性差,效果单一,若加入大量具有特殊效果和用途的填料(例如加入金属粉或金属颜料)则会使聚乳酸耗材更脆,而且会使打印件的层与层之间难以融合,易于开裂,难以实现最终的效果或用途;另外,普通PLA(聚乳酸)耗材除了生物降解外,高温加工时也存在易降解的劣势,长时间或多次的热成型加工使其性能下降严重,大量填充金属粉和金属颜料时的热降解解现象更加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聚乳酸耗材较脆、效果单一、易降解的问题,尤其是加入填料后出现的过度脆化、易于开裂、易降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金属效果的3D打印用改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金属效果的3D打印用改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如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聚乳酸100份,金属粉80-150份,金属颜料1-5份,增韧剂8-18份,偶联剂0.5-2份,润滑剂0.5-1.5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0.8份,亚磷酸酯类或硫代酯类抗氧剂0.1-0.5份,所述增韧剂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软核硬壳型核壳共聚物;
配制偶联剂溶液;
将金属粉及金属颜料混合的同时喷入偶联剂溶液,然后将所得的表面浸润有偶联剂的金属粉及金属颜料烘干,冷却至常温,即得改性金属粉及金属颜料;
将改性金属粉及金属颜料、聚乳酸、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混合,得到预混原料;
将预混原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改性粒料;
将改性粒料烘干,得烘干粒料,然后将烘干粒料加入单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塑料熔体,将所得塑料熔体经过热水处理、冷水冷却定型、风干,得到线材。
选择80-150份的金属粉是由于在3D打印成型时金属粉自身之间并不能粘合,粘合主要是通过聚乳酸基体,所以金属粉过量会使其在聚乳酸基体中难以分散,产生脆化问题,并造成3D打印中层间粘合困难,使制品易开裂,而加入金属粉的量过少会使产品的金属质感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13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