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工件表面铣削加工误差的耦合数值仿真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1516.6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1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金隼;凌卫国;刘顺;张雪萍;张继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工件 表面 铣削 加工 误差 耦合 数值 仿真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工件表面铣削加工误差的耦合数值仿真预测方法,涉及仿真预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单步分析标准有限元模型并提取分析文件,建立切削理论模型,有限元网格节点预处理,确定k时刻切削位置处的瞬时切削力,初始化k时刻有限元分析模型文件,有限元分析,加工误差计算,判断是否所有待切削表面节点完成计算,将所有循环结束后获得的各切削位置处的加工残留误差集合转换为工件表面加工误差点云,获得表面加工误差云。该方法可以实现全加工时间域内复杂工件表面加工后的表面残留加工误差的仿真分析,获得最终加工后的表面误差点云,通过对表面点云数据的处理获得加工表面质量评价参数,有效获得加工表面误差的波动及分布规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真预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杂工件表面铣削加工误差的耦合数值仿真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平面铣削因其加工效率高,具有非连续的断续切削特性,同时适用于简单平面和复杂结构表面加工,广泛的应用于发动机缸体缸盖等的多孔洞的复杂结构表面的铣削加工中。其针对发动机缸体缸盖等的加工后的表面质量通常呈现出典型的“中间凹,四边翘曲”的加工误差模式,影响发动机缸体缸盖的密封性能和发动机的效率及服役性能。因此,建立复杂工件表面加工误差仿真预测方法,以准确的研究加工误差产生的机理、进行加工工艺参数的设计、控制加工后的表面加工误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加工检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全表面的三维高清检测技术,可以获得加工表面的纹理和高低起伏的三维图,对研究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过程的评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分析数据。传统加工变形中,主要分析特征点的加工变形,特别是立铣刀铣削仿真过程中常用的单点误差的预测,不适用于评价平面铣削全表面加工误差。
唐东红等在论文“端铣加工工件变形仿真预测方法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28卷第8期,678-681页)中提到采用加工过程离散与载荷等效的方法将瞬态铣削力施加于工件的有限元模型上,可以模拟工件三维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该方法采用理论计算将加工过程离散化的计算的结果作为有限元加载值,参与有限元的分析,实现了瞬时工件变形的预测。其主要采用准静态加载的方式模拟了缸体的瞬时加工误差,而无法建立全时间域内的表面加工变形。李目等在论文“铣削加工中工件变形仿真预测方法研究”(《机械制造》2010年第48卷第545期,51-55页)中提到铣削加工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同时伴有进给运动和旋转运动,且载荷周期性地加载在工件上进行切削,并提出基于热——机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方法,采用ABAQCS有限元仿真软件,以测工件在铣削力和铣削热耦合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由于采用直接有限元法,其可以较好的预测瞬时加工热变形,主要进行切削机理性的研究,但效率较低且仿真范围较小5mm×15mm,无法适用于大型复杂工件表面的加工误差仿真。EYSION等在论文“Machined surface error analysis-a face millingapproach”(《先进制造系统杂志》2011年第10卷第2期,293-307页)中提出采用ANSYS提取的柔度矩阵导入MATLAB中直接计算加工变形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实际实验测得的均匀力加载,且采用的是立铣刀中单点加载分析的方式,仅适用于分析平面铣削中平面度的仿真,不适用于多齿盘铣刀的表面加工变形仿真预测。
专利公开号为CN102592035A、名称为“一种车铣复合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貌仿真预测方法”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几何仿真和物理仿真结合的切削表面形貌仿真方法,通过几何映射的方法将工件动态静态变化叠加形成表面加工残留形貌,属于粗糙度尺度范围,且不适用于平面铣削中主要由加工变形导致的表面加工误差的仿真。
当前铣削加工表面质量的仿真预测主要集中于瞬时加工变形,或者多个特定切削位置处的加工变形,无法实现时间域内的复杂工件表面的多齿面铣削加工误差形貌仿真预测。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根据工件表面几何特征以及盘铣刀切削轨迹,能够获得任意时刻、任意断续切削位置处的铣削力和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得加工后的残留误差,从而实现加工过程中平面铣削后的全表面加工误差仿真的预测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15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管路速热式电热水器
- 下一篇:电池均衡电路的故障检测方法及故障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