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充电系统、车辆充电站及可充电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1858.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6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尚岩;黄建;郭冬阳;杨国森;张瑞丰;方朋威;王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8 | 分类号: | B60L5/28;B60L9/00;B60M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晓东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电 供电 侧接触 车辆充电系统 接地电极 电极 侧连接 充电站 可充电 安全隐患 充电电路 充电装置 驱动装置 接地 接触件 导通 充电 驱动 | ||
1.车辆充电系统,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辆上的受电侧装置和用于设置在车辆充电站上的供电侧装置,所述受电侧装置包括受电侧接触件,所述供电侧装置包括供电侧接触件,车辆充电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受电侧接触件或供电侧接触件运动以实现充电电路的导通和分离的接触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侧接触件包括供电侧连接确认电极和供电侧接地电极,所述受电侧接触件包括与供电侧连接确认电极和供电侧接地电极对应的受电侧连接确认电极和受电侧接地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侧接触件与供电侧接触件均为长条形接触件,各受电侧接触件相互平行布置,各供电侧接触件的长度方向一致,受电侧接触件的长度方向与供电侧接触件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受电侧接触件是以多边形的方式排列,各所述供电侧接触件也是以多边形的方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侧接触件和供电侧接触件均包含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位于相应多边形的对角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侧接触件与供电侧接触件的导电配合部位为平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侧接触件或供电侧接触件固定设置在接触件固定架上,所述受电侧接触件所对应的接触件固定架上设有用于遮挡和暴露所述受电侧接触件的防护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围设在受电侧接触件或供电侧接触件侧向的侧围,所述受电侧接触件或供电侧接触件的高度高于侧围的高度,所述防护罩还包括可开合地设置在侧围顶部的活动顶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侧接触件或供电侧接触件设有多排,所述活动顶盖设有与各排受电侧接触件或供电侧接触件对应的两排以上,各排活动顶盖之间设有固定顶盖。
9.车辆充电站,包括供电侧接触件和用于驱动供电侧接触件运动以与受电侧接触件导通和分离的接触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侧接触件还包括供电侧连接确认电极和供电侧接地电极。
10.可充电的车辆,包括固定在车辆顶部的用于与车辆充电站的供电侧接触件适配的受电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侧接触件包括用于与上下升降设置的供电侧连接确认电极和供电侧接地电极对应的受电侧连接确认电极和受电侧接地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185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