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然能源降低建筑能耗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2546.9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3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王昂;刘成波;李萌;冀洋洋;唐伟群;毕琼媛;胡晓娜;杨兴举;白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03D3/00 | 分类号: | F03D3/00;F03D9/11;F03D9/45;F03D17/00;F03D80/00;F03B11/00;F03B1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庞庆芳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建筑 风轮叶片 建筑能耗 自然能源 地基 能耗 综合能耗降低装置 风力转换装置 水力转换装置 应用技术领域 保护性能 二次利用 经济成本 绿色环保 使用寿命 水力转换 水动能 排出 风能 节能 节约 支出 能源 应用 | ||
1.基于自然能源降低建筑能耗的装置,包括大型建筑本体(2),大型建筑本体(2)设有风力转换装置(3),所述大型建筑本体(2)底部设有水力转换装置(4);
所述风力转换装置(3)包括通风管(5),并且通风管(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6),所述通风管(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灰尘清理装置(7),所述通风管(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灰尘过滤网(8),所述通风管(5)的内部且位于灰尘过滤网(8)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挡风板(9)和风轮轴(10),所述风轮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风轮叶片(11),并且风轮轴(10)的一端与通风管(5)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风轮轴(10)的另一端从下至上依次贯穿通风管(5)和外壳(6)且延伸至外壳(6)的内部,所述风轮轴(10)延伸至外壳(6)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箱(12),并且齿轮箱(12)远离风轮轴(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电机轴(13),所述发电机轴(13)远离齿轮箱(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发电机(14);
所述灰尘清理装置(7)包括固定箱(71),并且固定箱(71)的顶部与通风管(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7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存灰抽屉(72),并且固定箱(71)的顶部和通风管(5)的连接处贯穿有进灰斗(7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然能源降低建筑能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9)的一侧通过固定座(15)与通风管(5)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挡风板(9)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液压杆(16),所述电动液压杆(16)远离挡风板(9)的一端与通风管(5)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然能源降低建筑能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转换装置(4)包括输水管(41),并且输水管(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发电机组(42),所述输水管(41)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叶轮轴(43),并且叶轮轴(4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轮机叶轮(44),所述叶轮轴(43)远离输水管(41)内壁底部的一端贯穿输水管(41)且与发电机组(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然能源降低建筑能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转换装置(3)和水力转换装置(4)的输出端均与逆变器(17)的输入端连接,并且逆变器(1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蓄电模块(18)和第二蓄电模块(1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模块(18)和第二蓄电模块(19)的输出端均通过压保护器(20)与总蓄电模块(21)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总蓄电模块(21)的输出端与用电模块(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总蓄电模块(21)的输入端与电量传感器(23)的输出端连接,并且电量传感器(23)的输出端还与中央处理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24)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比较器(25)、指示灯(26)、过压保护器(20)和电动液压杆(16)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数据比较器(25)的输出端通过反馈模块(27)与中央处理器(24)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自然能源降低建筑能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24)分别与储存模块(28)和触摸式显示器(29)实现双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自然能源降低建筑能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24)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30)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单元(30)的输出端分别与风力转换装置(3)和水力转换装置(4)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自然能源降低建筑能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0)包括第一控制开关(301)和第二控制开关(302),并且第一控制开关(301)和第二控制开关(302)的输入端均与中央处理器(2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301)的输出端与风力转换装置(3)的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二控制开关(302)的输出端与水力转换装置(4)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5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动式风车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激光微孔技术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结构